太子参名字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郑国一位国王的儿子,年五岁,天资聪慧,深得国王垂爱。年迈的国王有意传位于他,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王为此愁心不已。于是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荐医献宝者络绎不绝,但皆是太医曾用的补药,未被采纳。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并献了药,声称非为悬赏,而为王子贵体与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十分把握地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老朽献此药,服百日必当见效。”国王点头,命宫人验明老者身份待日后寻究,并令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之药。3个月过后,王子恢复健康,形体丰满。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一位大臣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国王准,于是名传至今。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健脾养胃的作用。尤以清补、平补而见长,可治疗阴虚、津伤引起的食少倦怠、咳嗽痰少、心悸不眠等病症,对炎夏气津两伤以及久病体弱、慢性病患者更为适宜。除入煎剂外,本品也可通过浸酒、熬粥、泡茶、研末等用法来养生防病,少量、久服效卓。现代还用它治疗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
与具有同样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相对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正在于此,因药性十分平和,适合长期大量服用,故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特别适宜婴、幼、孩及虚不受补型的人群食用。所以用太子参给孩子进补最合适。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小孩子体质,而且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的出现。
百科解析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太子参药力平和,适用于婴幼儿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引发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太子参含皂甙、果糖及17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锌、硒等。能明显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耐饥渴和抗疲劳能力,提高小肠的吸收功能,刺激骨髓,提高造血功能。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太子参食疗养生
太子参百合汤
材料:破壁太子参2克,百合15克,罗汉果1/4个,瘦肉25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处理干净,置于砂锅中,倒入破壁太子参,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熬制2个小时即可。如果想要汤水清淡香甜点,让孩子更喜欢的话,可以把瘦肉改为甜玉米粒。
功效:补肺健脾,益气生津,清心安神。
太子参炖鸡
材料:鸡肉90克,破壁太子参2克,淮山药15克,枸杞10克,生姜3片。
做法:将鸡肉去肥油,洗净切块,枸杞、淮山药、生姜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倒入破壁太子参,加清水适量,文火隔水炖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
太子参甜汤
原料:破壁太子参2g、龙眼肉5颗、红枣5个、银耳、冰糖少许。
做法:将银耳泡发后,和龙眼肉、红枣一起冲洗干净后放入小陶瓷锅中,倒入破壁太子参,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炖30-4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生津、滋阴润肺。
银耳太子参炖排骨
材料:银耳50克,破壁太子参2克,排骨300克,枸杞15克、姜10克。
做法:银耳用温水涨发好,排骨砍成小段,姜切片待用;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破壁太子参、银耳、排骨、枸杞、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养阴生精,润肺健脾,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