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方剂 > 中成药坛 > 【中药释义】浮肿克星郁李仁。

【中药释义】浮肿克星郁李仁。

2017-03-14 来源:中医验方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草求真》:郁仁李,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然胡麻功止润燥、暖中、活血,非若郁仁性润,其味辛甘与苦,而能入脾下气,行气破血之剂也。故凡水肿癃急便闭,关格不通,得此体润则滑,味辛则散,味苦则降,与胡麻实异,而又可以相须为用。

  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榆叶梅、长梗扁桃等的种仁。性平,味苦、甘,入脾、大小肠经。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有润燥滑肠,下气行滞,利水消肿的功效。

  性味

  辛苦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蜀本草》:"甘酸。"

  归经

  入脾、大小肠经。

  ①张元素:"入脾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

  ④《本草新编》:"入肝、胆二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有润燥滑肠,下气行滞,利水消肿的功效。

  ①《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③《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④《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⑤《珍珠囊》:"破血润燥。"

  ⑥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相关配伍:

  1、用于肠燥便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蒌仁同用。

  2、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炮制方法

  1.郁李仁

  《必效方》;“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生品行气通便力较强,常用于气滞肠燥的便秘。

  2.炒郁李仁

  《圣惠方》:“汤浸去皮、尖,微炒。”现行,取净郁李仁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炒郁李仁常用于利小便,消水肿。

  3.郁李仁霜

  《仁术便览》:“泡去皮,压去油,研。”现行,取郁李仁净肉,研成粗粉,用吸油纸包好,置榨床内榨去油,每隔1d换纸1次,换纸时须将郁李仁研成粉后,再压榨,如此反复压榨几次,至油几净,手捏松散成粉,取出研细。郁李仁霜滑肠作用极弱,可用于行气散结,活血破瘀。

  4.朱砂拌郁李仁

  取净郁李仁,喷少许清水使外表稍湿,撤入朱砂粉簸动至均匀为度,取出风干。每郁李仁1kg,用朱砂18g。朱砂拌郁李仁多用于焦虑失眠。

  5.蜜郁李仁

  《雷公炮炙论》:“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现行,取净郁李仁,按一般蜜炙法进行操作。每郁李仁100kg,用蜜12kg。蜜郁李仁润肠作用增强,常用于肠燥便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意

  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实者禁用。"

  附方:

  1、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炮制)各50克。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15克,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2、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50克,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100克。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3、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用郁李仁、杏仁(炮,去皮、尖)、薏苡仁各50克。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4、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25克(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5、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150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00克,紫苏75克,茅根(切)200克。上六味,粗捣筛。每服25克,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6、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50克,槟榔、干地黄各1.5克,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25克。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10克。(《鸡峰普济方》郁李仁散)

  7、治中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姚和众方》)

  8、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15克。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9、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5克,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10、治赤目:郁李仁,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本草衍义》)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郁李仁所含郁李仁甙对实验动物有强烈泻下作用。其泻下作用机制类似番泻甙,均属大肠性泻剂。但亦有实验证明,郁李仁水提取物及其脂肪油给小鼠灌胃有极显著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郁李仁种子的50%水煎剂能明显缩短燥结型便秘模型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2.抗炎和镇痛作用

  从郁李仁中提得的蛋白质成分IR-A和IR-B静脉给药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趾肿胀,IR—A的抑制作用EB为14.8mg/kg;IR-B为0.7mg/kg。此外,小鼠扭体法表明IR—A和IR—B在5mg/kg静脉注射时都具有明显镇痛作用。IR-A和IR—B从郁李仁中提取的得率分别为3%和0.4%。

  文献论述

  1.《本草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郁李去结,随酒入胆,结去,目则能瞑矣。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

  2.《本草经疏》: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脾虚而湿热客之,则小肠不利,水气泛溢于面目四肢,辛苦能润热结,降下善导癃闭,小便利则水气悉从之而出矣。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3.《本草新编》: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关膈之症,最难开关,郁李仁善入肝,以调逆气,故能达上下,不可不备也。

  4.《本草求真》:郁仁李,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然胡麻功止润燥、暖中、活血,非若郁仁性润,其味辛甘与苦,而能入脾下气,行气破血之剂也。故凡水肿癃急便闭,关格不通,得此体润则滑,味辛则散,味苦则降,与胡麻实异,而又可以相须为用。

  5.《神农本草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6.《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7.《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8.《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9.《珍珠囊》:破血润燥。

  10.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11.《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化学成份

  李种子含苦杏仁甙、脂肪油58.3~74.2%、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淀粉、油酸。又含皂甙0.96%及植物甾醇、维生素B1。茎皮含鞣质6.3%、纤维素24.94%。叶含维生素C7.30毫克%。欧李果实含果糖5.2%。截形榆叶梅含氢氰酸,花含维生素C125.7毫克%。从郁李的果实中分得郁李仁甙A,还有香草酸,原儿茶酸、熊果酸,以及黄酮类化合物阿福豆甙、山柰甙、多花甙A和B、多花糖甙,并证实郁李仁甙A与多花甙A为同一化合物。据报道郁李的种子含郁李仁甙A约0.96%,欧李的种子约含0.74%。另欧李果实含有果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