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灸的选取:
艾绒比例:35:1
随身灸艾绒的选取,需要艾绒燃烧起来火力稍旺一些,这样通过灸盒、随身布套,到达人体的热量就会持续、平稳一些。若艾绒比例太低,则人体迟迟感觉不到热量,比例太高则燃烧速度太快,热量无法持续。所以我们随身灸艾柱中艾绒的选取会比例会比悬灸高一些,是最适宜我们家庭常用保健灸的艾绒比例,火力柔和而不刚烈。
对于灸法的几个观点
综上所述,只是随手举出两个例子。临床上我每用灸法,效果多令人满意,在此不再多述。需知灸法确有神功,与针法各擅其长。古人曾有不少专言灸疗的著作,极谈灸法之神奇,认为汤药时有不可及艾法之功,以灸为治病之最要。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一方法,并认真地把灸法实践起来。以下谈我对于灸法的几个观点。
◎一则,随身当备些艾条或者艾绒。
药王孙思邈极是重视灸法,他说,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
意思是说,要随身带些精制的艾绒,以备养生保健之需。
我吸取经验,每于家中、工作室以及随身包中放点艾绒,当然也放数支针灸针,以备必要时救急。学了针灸,最是方便,可随时救急,远非用药可及。
◎二则,常人亦可经常灸疗以养生防病。
我们知道灸法有扶阳通经之功,对养生防病极有好处。药王孙思邈亦认为,平时健康无病的人需要经常灸几个穴位以泄风气,不要认为健康就不以为然,常需安不忘危。分析其理,我认为可以灸足三里和曲池穴,有降阴浊泄风气之功。
并且,我主张每当二十四节气之时,要灸一下关元或者气海穴。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气影响。节气时天地气机变化极是剧烈,此时当温灸下丹田以固根本,可收养生之妙用。
◎三则,三阴病证必需用灸法。
三阴证,指的是邪气内客三阴经(包括太阴、少阴和厥阴)所发生的症候群。一般来说,疾病在阴证阶段,多反应为里、虚、寒的证候,属于病邪由表入里,正气渐衰的阶段。医圣张仲景于此类病证多用灸法,认为有回阳救逆之功。
查《伤寒杂病论》一书,医圣多喜灸少阴肾经之太溪穴,足厥阴肝经之太冲穴,再加上具有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的气海、关元等,常可散寒湿、益元阳、挽回厥逆。
◎四则,大病必灸才能真正痊愈。
大病指的是久年不愈,反复发作之病。此类病证之所以反复难愈,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因此,正邪交正而成缠绵之势。如果能及时温灸以助正气,则可能收以全功。
当年华佗治疗曹操的头风病,一针即痛止,但反复发作。后来曹操仍是死于头风病。孙思邈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华佗故意没有用灸法。他说:“学者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望病毕差。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明确地肯定了灸法治疗疾病的巨大作用。
灸法注意事项:
◎一则,不可滥用灸法
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
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
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则,灸后当戒冷饮冷食
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三则,戒房事数日
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四则,灸后要注意休息
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五则,防灸后伤阴
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学会针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一般来说,救急之时,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皆不如针灸之速效。以我的经验,针灸其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而且,针灸之功,实在是融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可以取效,时时可以救急。如果都等着去医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机会。特别象是中风急性发作之时,如果家人能及时地用针灸处理一下,轻则可以减轻后遗症,重则可直接救命回生,其功其大其伟。为自己考虑,也为家人的健康考虑,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点针灸技术呢?
这样艾灸最补阳
如今的社会生存压力过大,时人多呈亚健康状态;加上环境污染严重,瘟疫不时爆发,以至防不胜防。而西医则是随疾病的普遍,才亦步亦趋式研究,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反而培育了不少身经百战的细菌、病毒,刚送走了SARS,马上禽流感又来了,人们快到了徒呼奈何的境地了……如何提升每个人的抗病能力和健康状态,已显得非常重要。我提出重视灸法以防病养生的观点。
◎灸是火灼,是热,是阳
其实灸就是用外火补我们的内火,或者说客观一点儿,是调我们的内火。
内火是什么?不是邪火,是我们的真阳。这个真阳即有父母给的成分,这是先天的,也是后天我们生活中所获取的,比如吃饭呼吸等等。这个真阳要护住不散,则生命可以久长,而身体不病。凡真阳虚衰,则未见有不病的。因为真阳维系着生命的真谛。
这个道理,内经有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就象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具有维持生命机能。保卫机体和抗御外邪的作用。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
而后天中我们非常容易耗损自己的这个真阳,这就直接影响了寿命与健康。但我们有灸法,这是回阳助阳补阳的最好的一个方法,用之得法,则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而达到长寿保全不病的效果。那如何补阳呢?用艾灸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法门。
◎按时用灸以养生
那么什么时候用灸最好呢?从每个月来说,月初的八天最好。这八天其实就是阳之升的八天,从朔至至眉月,再到上弦月。我用先天八卦来解释一下这个道理。
朔月,此时月相尚未出。但阳机已动,非为晦月之月终可比。彼为阳之终,此为阳之始。虽未明见,但其阳机则完全不同。此时可以坤卦配之,但为坤末,阳动之初。眉月,阳气始升,月相将明,故以阳气始生之震卦配之。值此时,当助阳以促阳之升。上弦月,也就是阴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然其时月相虽明而犹亏,故以阴阳相搏之阴卦离卦配之。离卦从阴阳里讲,既是阴阳各半,也是阳之旺极之象,这是后天八卦的理解。
因此,从坤到离,也就是少阳始升之时,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农历的初一到初八,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初八之后,阳渐旺至先天八卦之干,已不需再用灸助阳。再之后,月望之后,开始出现下弦月,阳气开始下降,更不可用灸。但从阳明之法来思考,以下法,清法为常见。至晦则阳降极,以静养为是。
◎一年里,何时灸?
同上理,春之季方是正法。但是不是要灸整个一个春季,我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只是适可即止。不必执着胶柱。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就是养阳之升,旺;养阴,就是养阳之合,阳之藏。春夏养阳,就是养的阳的升。阳升了,也就是生命开始了。或者说,新的周期开始了。这个周期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天,也可以是一个月,农历的。也可以是一年,或者是60个甲子年,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生。
生命就是阳气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这个运动停了,生命也就终结了。而这个循环的发动机在哪儿呢?大家想想,应该在阳升的那一瞬间。一旦阳升的运动开始了,生命也就开始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如汽车点火了,运动才能开始。
为什么古人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我的认识是这个胆占了特殊的时间位置。气血运行到胆的时间恰恰就是子时,也就是阳升的那一个瞬间。胆就如人体生命周期的发动机,按时启动周期,即启动了我们的生命周期。其余的脏也罢,腑也罢,都是在胆启动了生命周期之后,才开始进行生命活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胆的作用大不大?胆的这个位置重不重要?胆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凡十一脏都取决的重任。答案是肯定的。
时值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时节是灸关元的最好时机,无所谓多少壮,越多越好,这是长命百岁益寿延年的灸时机;传统文献中都是选在此时来灸关元穴,主要因为这时节就是温疫好发的时节,不但可以强身健骨,绝对可以预防禽流感的。
秋天是保健用灸的好时节,希望大家把握时机,尽力所为。我的观点是,秋天了,天之阳气开始下降了,因此,机体也应该顺应这个自然的变化,使我们的阳气随之而降。这才是顺应自然。而秋天所对应的是阳明。阳明讲的就是一个合,是阳的降。包括了肺,大肠,也包括胃家这个脏腑。因此,秋分时节可灸足三里以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
“秋冬养阴。”我们要养阴,就是养阳之藏,是养少阴之君火。哪个穴位有这样的功效呢?关元最好。因为这个穴位位于会阴与神阙之间,这是少阴元气的领地,也是下丹田。灸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因此,取关元灸之,就是养少阴潜藏之阳气。
并且,冬至前后施灸关元可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有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效果。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隔姜灸最有效,灸出疤痕没有关系的
如果病人不相信,没有关系,但我希望每个人的家人都活120岁,所以无论男女皆要灸关元,时机一去就得等到明年了。
记住灸后忌喝茶,至少一日。
如果体质较弱,我的观点是不仅入秋之后要灸,而且应该春天就开始用灸,或者每阴历月初八天用灸,以升提少阳之气。另外,春分时节灸曲池还可以预防红眼病。
当然,灸法可以扶阳,但不可滥用。这就是什么时候用灸法?灸哪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不应时的用灸,则可能耗阳伤阴,或者用错穴位,则可能伤及五脏六腑。这不是随便的说笑,临床上要非常地谨慎。这其中既有阳的循环往复的规律,又有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还有气血运行的时间机制,不可不知。
活血化瘀。
健客价: ¥39活血化瘀。
健客价: ¥117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29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25主要用于对患者泌尿系统引流、导尿。
健客价: ¥29无。
健客价: ¥39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活血化瘀。
健客价: ¥168见说明书。
健客价: ¥319见说明书。
健客价: ¥139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99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27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