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刘渡舟《伤寒论》气化说

刘渡舟《伤寒论》气化说

2017-02-27 来源:天医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采,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

  刘渡舟、胡希恕……对于《伤寒论》的研究使得《伤寒论》的学习变得更多样化,看刘老的“气话说”是否可以让你有别样收获。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采,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

  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

  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

  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而产生。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它。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

  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

  张仲景重视气化学说,事实俱在,胜如雄辩。

  气化学说,如树之有本,水之有源,肇始于《内经》“七篇大论”而以《阴阳大论》为篙矢。

  张仲景把经络与气化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他在《伤寒例》中,一字不漏地引用了《阴阳大论》。不但发扬了气化学说,而且保存了旧论(《阴阳大论》)免于亡佚,这是一个伟大收获。

  中医学离不开五运六气,而且中医的特点也就在此突出。我们天天讲风、讲火、讲湿、讲寒,为什么对《伤寒论》的气化理论,一听就勃然大怒,愤然而起呢?

  《内经?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

  《六微旨大论》指出了六气标本中见的气化组成,以及它的规律与程序,所以它是“气化”学说的核心与理论根据。

  首先它指出了三阴三阳,是由六气所化而为之主。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

  由六气所化,建立了三阴三阳。所以六气为气之本,而三阴三阳则为气之标。

  六气之本,乃是气化学说的第一手材料。“气化”就是六气的变化,神出鬼没,变化万千。但是它有规律可寻,这就是“气化学说”—门知识了。

  阴阳为标,它说明了六气必须分出阴阳,它虽是六气所派生,但必须由阴阳定性以后,才能起到客观实际之应用。

  在六气之本,与阴阳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的,则叫做“中气”。

  “中气”,乃是阴阳表里之相合的产物。因为它在表里之间存此一格,因此它有节制六气,平衡阴阳的作用。

  本气、标气、中见之气,鼎足而三。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或互相支持,或互相颉颃,使气达到化育万物,品类咸彰之目的。

  人的脏腑阴阳,经脉互相络属,共有“六合的格局: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相络属而为一合;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相络属而为二合;足阳明胃与足太阴脾经互相络属而为三合;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经互相络属而为四合;手少阳三焦与手厥阴心包经互相络属而为五合;手阳明大肠与手太阴肺经互相络属而成为六合。

  中医学中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精髓。它将阴阳毫不保留地与一定的物质相结合,叫做“阴阳应象”。所以六气配阴阳,脏腑配阴阳,只是唯物论的辩证法而已。把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再讲“气化”学说“从本”、“从标”、“从中见”的具体内容,似乎就比较容易一些。

  《至真要大论》对气化而有“从本”、“从标”、“从中见”的一定范围。那么,什么是“从”呢?“从,当随从讲”,也就是跟随的意思,言六气为本,阴阳为标,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为中气,抟之为一,分之为三。在分析病症,指导临床,对气化学说三个方面,而不是随意排定,它有一定格式与摊派的理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