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嗣伯老中医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诸大家,学验俱丰,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确切,尤其对内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辨证“胸痹”效果突出。
孔嗣伯老中医系北京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33年5月出生于北京,2011年卒于北京。孔嗣伯1948年随父学医,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诸大家,学验俱丰,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确切,尤其对内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辨证“胸痹”效果突出,余有幸侍诊左右聆听教诲,总结孔老胸痹辨证治疗经验略有心得,阐述如下。
1.师法仲景通阳宣痹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孔老认为“痹者,闭也”,胸痹的基本病因,乃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所致。正常情况下,人体阳气内通脏腑,外达肌腠毛窍,走而不守,运行贵乎通畅,“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天外”,要求温煦清明。脏腑气血任何功能失调产生阴霾,均可上升阻滞,致胸阳闭塞不通,出现胸闷憋气,因此通阳宣痹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在具体治法上,根据胸阳痹阻的特点,孔老喜用辛散滑利之品宣通阳气,如半夏、栝楼、薤白等。对久病虚损,耗伤心阳,确有胸阳不振者,不吝温补,用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通阳气,常用桂枝振奋心阳,但治疗原则主在疏导,不倡壅补。
2.五脏同调宣散郁滞
《丹溪心法?六郁》曾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孔老对此也很认同,认为在胸痹辨证中,气血痰湿胶结郁滞较为突出,只有脏腑之间生克制化功能协调,痰浊、瘀血、水饮等阴邪才不会滋生、阻遏或蒙蔽阳气。在胸痹发病中,胸中阳气痹阻,又会加重痰浊、瘀血、水饮等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致胸痹缠绵难愈。因此胸痹的病位虽在心胸,但辨证并不局限于心胸,需五脏同调,宣散郁滞。具体而言,在胸痹治疗中孔老常兼调肺气,因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功能协调,则气血顺畅,痰浊水饮无从滋生,反之则不然。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心胸不适;肝气郁滞,会郁阻胸中大气,致胸闷痹阻;肝郁克犯脾胃,致痰湿内生,阻碍胸阳,故胸痹常兼肝郁之证。脾主运化水湿,若思虑过度影响脾之健运,则易致气血不足或化生痰湿,前者致胸阳化生无源,后者致胸阳痹阻不通。肾脏更与胸阳有直接关系,胸中阳气源于肾阳鼓舞,肾阳不振则胸阳衰微;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则心阳独亢,心胸不舒。因此五脏均能致胸痹。此外,胸痹作为慢性危重疑难疾患之一,临床病症复杂,辨证时以上辨证治疗常间而有之,譬如急性发病的胸痹患者,辨证以胸阳不振为主,往往兼痰浊瘀血阻滞血脉,也可伴肺气失宣,或肝气郁滞,或肾浊泛滥,在辨证中既要注重胸中又要兼顾他脏,多脏同调。
3.久病入络通络除痹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络病理论,并创立治络之法。孔老对络病学说很肯定,认为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大师,也擅长治疗杂病,其“久病入络”的思想精辟,治法通变,在胸痹辨证中实用性强。叶天士所言“邪及络脉”“痰火阻络”“内风袭络”“阴邪聚络”“寒邪入络”等很适用于胸痹辨治。胸痹缠绵难愈,往往病邪深及络脉,治疗上可吸取叶天士所倡用虫蚁类药物“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并采用“辛香缓通”之法,使气行血畅,络通病除。叶天士络病治法以缓立法,提出“缓图为宜”,孔老认为,杂症要考虑病深日久,病邪深伏诸络,非旦夕可除,在胸痹治疗中亦是如此,在急性期症状缓解后,要考虑缓图其功,可用丸剂或膏剂长期服用,取“丸者,缓也”之意。
4.结语
孔老认为,胸痹初载于《黄帝内经》,至东汉医圣张仲景详加论述,明确了基本病因病机和治疗大法,《金匮要略》中将胸痹、心痛、短气病合列为第九篇,并创九方(另附一方)以辨证论治,实为万世立法。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沿用并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气、火、痰、湿、食、瘀”六郁致病理论和温病学派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说,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笔者跟师学习中也感到孔老临床辨证思路多借鉴于此,在研习经典、融会贯通中医诸家学术思想基础上,注重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整体协调关系,在具体病例中灵活运用,实为“治疗胸痹只知栝楼薤白类方或丹参类药者”所鉴。
藏医:养阴补血,化瘀通脉,清腑降浊。用于查隆紊乱所致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倦忌乏力,大便秘结,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益气行滞,化瘀通脉,通腑降浊。用于气虚血瘀所滞致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倦忌乏力,大便秘结;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疖。
健客价: ¥31苗医:哥近:洗抡勾,良埋对罗运,火溜柯,蒙弄柯,豪洼。 中医:活血化瘀。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等;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9.9滋养心阴,活血止痛。用于阴虚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8.5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刺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2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3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55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宣痹止痛,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气短、心悸、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8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7祛瘀止痛。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健客价: ¥39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健客价: ¥40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健客价: ¥25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健客价: ¥49藏医:具有活血祛瘀,化培根粘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用于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脉痹,包括冠状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症。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及中风恢复期;冠心病等。
健客价: ¥189藏医:具有活血祛瘀,化培根粘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用于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脉痹,包括冠状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症。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及中风恢复期;冠心病等。
健客价: ¥716藏医:活血祛瘀,化培根粘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用于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脉痹,包括冠状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症。 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及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及脑栓塞恢复期属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9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4.5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健客价: ¥35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健客价: ¥64藏医:活血祛瘀,化培根粘液,活络通脉,调和气血。用于龙型心绞痛与血型心绞痛,脉痹,包括冠状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症。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脉。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痹及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及脑栓塞恢复
健客价: ¥368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主治胸痹,心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健客价: ¥68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用于胸痹气虚、痰瘀交阻所致的胸痹,症见心痛、胸闷、气短、呕吐、纳呆;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5.5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