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治心悸,名老中医张珍玉用这个方子!

治心悸,名老中医张珍玉用这个方子!

2017-02-24 来源:神黄中医智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如除外器质性病变,一般多归属西医神经衰弱的范畴,并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

  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张珍玉教授善治心悸,现将经验与读者分享。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如除外器质性病变,一般多归属西医神经衰弱的范畴,并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并见。

  祖国医学认为,心悸的形成,常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杂病源流犀烛·怔忪源流》说:“怔忪、心血不足病也……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曰怔忪;或由阳气内虚,或由阴血内耗,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或事故烦冗,用心太劳……或由气郁不宣而致心动……,以上皆怔忡所致之由也。”

  张珍玉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心之阴阳不调。心主血脉而藏神志,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心阴心阳的相互协调平衡。若心阴或心阳任何一方的不足或亢奋,导致心之阴阳失衡,都会出现心悸或怔忪;心阴偏虚者,则见神志不宁,且心悸不安、甚而惊恐,头目昏晕而胀,或虚烦不得眠,或多梦,体倦乏力,食少便干,脉细数而无力,舌绛少苔等症;心阳偏衰者,自觉心中吊悬,终日惊惕不安,胸闷有恐怖感,且自汗畏寒,精神疲乏萎顿,神思衰弱,困倦无力,纳呆,小便清长,大便不爽,脉缓弱,舌质淡苔薄白等。心悸怔忪兼见结代脉,则为阴阳偏颇不能顺接协调更甚。

  治疗本病张珍玉教授善用《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化裁协调心之阴阳,张珍玉教授指出:治疗本证不在养心安神,而重在调整心之阴阳偏颇,使其阴阳顺接,协调平衡,则心悸怔忪之证自愈。

  仲景之炙甘草汤原为治疗气虚血弱之“心动悸,脉结代”之证而设。张珍玉教授认为该方从药物组成看,是阴药与阳药互相配伍,若用之加减得法,具有调整心之阴阳偏颇而续顺接之疗效。方中地黄、麦冬味甘而气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之阳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血,枣、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阴阳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

  临证之时,可适当加减以调整其阴阳。阴偏虚者,可去清酒、麻仁,加郁金9g,以防阴药腻滞,且有入心行瘀之功;加生龙骨15g,以镇阴虚之浮阳;阳偏虚者,生地易熟地,加黄芪20g,助气以配阳,亦可加入生龙骨15g,防阳之上浮。

  张珍玉教授临床治疗心悸怔忪,炙甘草汤一般剂量为:炙甘草12g,生姜6g,桂枝6g,人参6g(或党参18g代之),生阿胶6g,生地9g,麦冬6g,麻仁6g,大枣6枚,黄酒100毫升。

  【病案举例】

  李某,男性,16岁,初中学生。1975年2月初诊。

  患者于1974年秋期末考试后自觉心悸不安,头昏,失眠,烦躁。经某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心电图正常,血压正常,经多方服药均无效,经友人介绍来诊。面无病容,营养中等,询问病情,言及心悸不安,特别有声音时心悸,即使突然的脚步声或带门声都能引起心跳,且时有失眠,头昏不清,记忆力减退,饮食正常,大便调,小便有时黄,诊其脉沉数而弱,舌红少苔。

  辨证:劳心过度,心阴亏虚所致心悸不安。

  治疗:养心安神,调整心阴心阳。

  处方:炙甘草汤去清酒、麻仁、桂枝,加郁金6g,生龙骨12g,生地9g,生阿胶6g(烊化),麦冬6g,党参12g,大枣6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嘱服6剂后再诊。

  二诊:服完6剂后,自觉头目清爽,心悸偶尔发作,诊其脉已无数象,但弱耳,以原方加黄芪15g,续服6剂,其证消失。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