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魏文侯找到扁鹊,问他:“我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人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一点名气都没有?”
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于是用药把他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于初起之时,防止酿成大病。病人刚开始感冒咳嗽时,他就用药将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被人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
“我呢,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盲、奄奄一息时,才下虎狼之药,让其起死回生。所以,世人便以为我是神医。
“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病人元气稍有损伤就补回来了;像我这样治病呢,命是捡回来了,可元气大伤。你说,我们家谁的医术最高明?”
其实这个故事,每个成功的人士都该记在心里,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成全与偶然。
章太炎
章太炎,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可是朋友照着方子去取药,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
朋友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见他便有意奉承:“上次全亏了你那道妙方,服了后就神清气爽。”章太炎十分得意,逢人就夸耀:“某某的病经我一看便药到病除。”听的人明知道实情却假装糊涂,附和着夸赞他医术神奇。
到了中年,章太炎自诩医术更高。孩子生了病,他不肯去请医生,非要自己看。夫人知道章太炎的脾气,只好等他开完方子,再偷偷地另请医生开方抓药。章太炎问起,夫人便说孩子一直吃着他开的药。等到孩子痊愈,章太炎又向周围人吹嘘自己的方子灵验,孩子只吃了一剂药就恢复了健康。
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五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章太炎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取得良效。章太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非高超,也了解到他人的夸赞是碍于面子,深有感触地说:“将奉承信以为真太可怕了。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消磨了求知的渴望,阻止住前进的步伐。”
此后,章太炎再也不把他人的评价放在心上,而是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晚年时,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理直气壮地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