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喂多了别怕,预防积食发烧的几种办法
摘要:适合没有地图舌或者剥苔的孩子。如果舌尖红,无苔,请选择没有太子参或党参的配方。如积食便秘,可以选择含有杏仁的配方,如果暂时还没有便秘,可以选择含有扁豆的配方。(大便好转后即停)
积食顾名思义,源于吃的过多,过杂,过于寒凉,食物超过了脾胃运化的能力产生的积滞。
现代环境下,我们必须面临的会让孩子积食的原因大约有:
●孩子已经养成的零食与重口味的习惯●
●别人孩子都吃我没有吃的心理需求●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邻居大妈的关爱●
●爸爸妈妈在吃我看到也想吃●
●非健康状况下无法消化自己平常可以消化的食物●
●睡前饮食习惯,夜间不必要的饮食习惯●
●食物接受度与食物提供不匹配●
以上是我们都需要面临的几个课题,如何去规避与调节需要父母的智慧。当然,也一定有我们暂时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
那么除了反馈式的喂养之外。
我们还可以做到的是,在孩子吃多不舒服的(还没有开始积食发烧,积食
咳嗽,积食感冒)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让病在摇篮中得以消灭。
可能会快要积食的几个明显特征:
●脸蛋异常红(睡觉与清醒时)
●睡觉忽然跪睡,翻滚。
●开始磨牙
●大便变硬,变臭,颜色变深,大便间隔变长
●狂流口水。
●腹胀,腹痛。
●不想吃饭。
如果有以上两个以上条件同时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做干预了:
陈皮蜂蜜水
更适合积食前有腹胀的情况。
做法:1岁以下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大火烧开小火15分钟,加蜂蜜当饮料喝。在外面不方便熬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也有效果。
八珍糕
适合没有地图舌或者剥苔的孩子。如果舌尖红,无苔,请选择没有太子参或党参的配方。如积食便秘,可以选择含有杏仁的配方,如果暂时还没有便秘,可以选择含有扁豆的配方。(大便好转后即停)
做法:在稀饭里加入一小勺或两小勺子与稀饭一起搅拌服用。
淡豆豉陈皮水
做法:淡豆豉,陈皮,1岁以下各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大火烧开换小火50分钟。得150-200毫升,每天三次服用,可以加少许
红糖,麦芽糖。(湿热严重时最好不加,可以换成冰糖或蜂蜜)
大麦茶
做法:炒麦芽煮水,1岁以下各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大火烧开后小火20分钟,取150-250毫升一日三次服用。也可以用炒麦芽磨粉后熬粥,同样具有疗效。
烤馒头片
烤馒头片因为烤黄所以可以入脾。适合湿重的孩子或者吃多了水果中焦停滞的情况。
做法:馒头切片放入微波炉或烤箱大火烤1-2分钟。2岁以下吃一片。2岁以上可以吃两片。
炒焦米汤
原理与馒头片一样。
做法:大米10-30克炒焦黄,后泡水150-200毫升喝。分一日三次喝完。
小面汤,米油
此乃最安全的预防积食的干货。
小面汤:取高筋面粉,加水后,大力搅拌直至面团有弹性可以挑起,面光碗光。之后加入温水发酵几分钟,将面团在碗中打散。锅中水开后,将打散的面团倒入开水中,快速搅拌。让面团成为丝丝缕缕的蛋花状,即可出锅。(详细做法可以看文末相关阅读的文章)
米油:选上好大米,加水5-7倍。浸泡4小时以上,放入电压力锅炖煮30-40分钟。等待米粒完全沉底后取上面浮着的米油装碗。也可以使用滤网将稀饭中的米油过滤出来。
推拿
以下动作的次数大约为1岁以下50-100次
一岁以上100-200次
四岁以上300次
再根据病情轻重加减
下七节骨:根据年龄和病情一日可做50-300次。
下捏脊:根据年龄和病情一日可做3-9遍。
揉板门:根据年龄和病情可做50-300次。
揉腹:根据年龄和病情可做50-150次
蜜导煎
适合开始积食便秘的孩子。
做法:将蜂蜜熬煮蒸发掉水分,趁热在手中搓揉蜂蜜成条状,待冷却后成型。让孩子PP抬起,塞入PP深处。静置一会,等待便意。
BUT,
如果手上都没有这些材料,也不会推拿。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
在相对空旷的环境下疯跑疯玩半小时,
以此来消耗掉积滞在腹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