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南方天气的特点是闷热潮湿。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人就易受暑湿、暑热与细菌病毒的侵袭,从而引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水肿等问题。北方则是感受燥热病邪,常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在立秋时节通一通膀胱经,能排除长期堆积在体内的湿与热。怎么通?专家表示,刮痧是个不错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刮拭过后,健康的身体是不会有痧出现的。那些呈鲜红、深红、紫红甚至黑红的痧点、包块代表了血液里面毒素的沉积。痧点颜色越重,反映您体内的毒素淤积越重。
俗话讲,“经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刮痧能把这些黏积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可以说每刮一次痧,体内的毒素就会减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净化。
清热除湿
膀胱经
膀胱经:说起清热排湿来,有一条经络可谓是“主力军”,那就是膀胱经,它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还能调节腰腿的各种问题。
方法:很简单,在家的话,找一把喝汤的小瓷勺就能代替刮痧板,再准备一点点橄榄油就可以。先把橄榄油涂在背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握住勺柄,把勺子的边缘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点劲反复刮15~20遍即可。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后背部脊椎的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自上往下刮。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从左边刮起。另外,下午3点正是膀胱经值班的时间,选在这个时间去刺激它,效果会更好。
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人一老往往会情绪低落、精神不好、记忆力下降,这跟肾气不足有关。常刮膀胱经也能刮出好心情。
精神不振
百会+太阳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方法:头部刮痧有三种
方法,第一,把梳子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毛泽东就是这样刮的,早晨一梳脑子就清醒了;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为中心,全头放松刮;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颈肩疼痛
风池+肩井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方法: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咳嗽气喘
天突+膻中
天突穴:颈前正中线,胸骨中央凹陷处。膻中穴:胸部正中两乳间。
方法:沿正中一条线,由上向下刮。也可顺着肋间隙刮,用棱角侧着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点潮红就可以了。
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消化不好
中脘+天枢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指宽。天枢穴:脐中旁开2指宽。
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这样走,有人为了减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应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脐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经也刮下腹部。
补血养肝
血海+三阴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
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侧,由上向下,再刮后侧(膀胱经的位置),然后再刮内侧。
相关阅读:刮痧小技巧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介绍,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要顺着血液循环的方向刮,不得来回刮。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清热,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
健客价: ¥35消炎止痛,愈疮疡、除黄水。用于痹病,“冈巴”病,四肢关节红肿疼痛,伸屈不利,湿疹,牛皮癣,陷蚀癣,疠痛,亚玛虫病及麻风病。
健客价: ¥92清热,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
健客价: ¥30清热,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色赤黄,“赫依”热烦躁。
健客价: ¥24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健客价: ¥45解毒辟秽,理气止泻。用于泄泻和痧气(中暑)。
健客价: ¥25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健客价: ¥53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健客价: ¥2.5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健客价: ¥3.5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健客价: ¥2.2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利胆溶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胁痛,症见右上腹钝痛或绞痛,口苦、恶心、嗳气、泛酸、腹胀;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热源性赤巴(即藏医称谓热症性肝胆疾病)。
健客价: ¥38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健客价: ¥17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健客价: ¥26.8清肺热,化脓血。用于肺热、肺脓肿,咯血,肺结核。
健客价: ¥35益气活血,温经通脉。主治胸痹,心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健客价: ¥68祛风化痰,退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烧咳嗽,呕吐痰涎。
健客价: ¥9.2祛风化痰,退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烧咳嗽,呕吐痰涎。
健客价: ¥13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健客价: ¥12清利湿热,活血解毒,去黄止痛。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以及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48消炎止痛,固精止血。用于尿道感染、尿痛,白浊,血尿,滑精等。
健客价: ¥33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量少、后错。
健客价: ¥8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健客价: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