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主要是:
1肾小球性蛋白尿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2~4万Da的蛋白质顺利通过,而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屏障(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损伤的时候,就可出现蛋白尿。原因是:电荷屏障的内皮和上皮细胞膜含氮蛋白而基底膜含硫酸类肝素,共同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带负性电荷,根据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阻止含负性电荷的血浆蛋白的滤过。而分子屏障仅允许一定大小的蛋白分子通过,若肾小球滤过膜病损时,对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尿中往往出现较多除白蛋白以外大分子的血浆蛋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呈较严重的结构损伤。
2肾小管性蛋白尿在肾小管病损时,因小分子蛋白重吸收障碍因而尿中小分子蛋白突出地增多,为肾小管性蛋白的主要成分,由于血内小分子蛋白质浓度低,故此类蛋白尿一般不超过2g/d,另尿内溶菌酶和β2微球蛋白增加亦有助于诊断肾小管的病损。
3溢出性蛋白血内小分子蛋白,如本周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当其浓度过高超过肾吸收阈值,即从尿中排出,形成溢出性蛋白。
中医内科:蛋白尿 " width="400" height="299"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7/20160706170708669.jpg" />
4分泌型蛋白主要为尿中IgA排泄增加所致。
5组织性蛋白因组织遭破坏后而释出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在肾小球滤过中浓度超过肾小球吸收的阈值,而自尿中排出。
6体位性蛋白尿真正的体位蛋白尿的,可能是腰椎前突压迫肾静脉,引起肾静脉循环障碍所致。
7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高热、畏寒、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其机制不明,常为轻度蛋白尿。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38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51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腿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急、慢性肾炎水肿、血尿、蛋白尿。
健客价: ¥49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SCr<2mg/dl)脾虚湿盛证出现的蛋白尿,兼见水肿,疲倦乏力,畏寒肢冷,纳少等。
健客价: ¥63.5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健客价: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