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脾胃病,大部分老中医的办法就是健脾燥湿,脾气虚的加点补气药,胃动力不足的加点山楂丸,胃寒的就吃点附子,但是病人的脾胃还是没有太大改善,虽然说脾胃是个慢性病,可是效果也不至于这么慢啊,其实他们是忽略了脾胃的气机升降,脾升胃降,脾胃於堵了,吃再多的健脾药无非是堵得更厉害,倒不如顺势而为,把脾胃的升降给调整好。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气机升降图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能治病吗?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麻老的这个方子我后面会给大家讲的),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前两天还看到论坛里的一个网友,没有任何中医基础,自己有鼻炎,怎么都治不好了,最后无奈,就自己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挑了个治鼻炎的方子,然后在家人的注视下,毅然服用,结果没两天就基本好了,
这个治鼻炎的方子叫桔梗元参汤,是治疗鼻塞、鼻涕多的那种鼻炎,方子是: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就这么个方子,基本属于食疗的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
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
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
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
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
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
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
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
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子。黄元御认为是这个圆圈转得不大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现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就是这个道理。
舒气、化瘀、逐寒止痛。用于胃寒痛,胃气痛,食积疼。
健客价: ¥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11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22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12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脘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40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10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11.2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 -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 -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需要持续NSAID治疗的患者 -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相关的胃溃疡治疗
健客价: ¥420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24.5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8.5制酸止痛,理气化瘀,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健客价: ¥13芳香行气,和中止痛。用于胃酸过多,胃痛及脘闷,呕吐等属气滞证者。
健客价: ¥9.9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暖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56理气止痛,和胃降。用于中焦气滞所致胃脘, 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浅表性胃炎等症状。
健客价: ¥27苗医旭嘎怡沓痂,替笨挡象江苟给赖拿,精嘎瑶粘拿,江给苟,扎嘎,蒙杠抡,布兜江苟及,江苟给考巧。 中医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26泻火解毒,除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胃炎。
健客价: ¥43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脘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190理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胃炎、胃酸过多、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8.3舒肝和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胀痛。
健客价: ¥26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0泻火解毒,除湿止痢。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胃炎。
健客价: ¥30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伤食湿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恶心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15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伤食湿重引起的胃脘痛,泛酸,恶心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18铝镁加混悬液:中和胃酸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多引起的返酸、烧心、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泌素瘤)。
健客价: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