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冬季中风高发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中风

冬季中风高发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中风

2015-10-2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风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而冬季又是中风高发季节,所以中老年朋友现在要格外小心,预防中风。那么已经患有中风的老年朋友,该如何治疗中风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中医辨证治疗中风的方法。

  一、中经络

  1、风阻络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或白腻,脉弦滑。

  病机: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

  法半夏9g,白术9g,天麻12g,胆南星6g,丹参15g,香附9g,酒大黄6g。

  加减:急性期,病情化较快或呈现进行性加重,风证表现较为突出者,加入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以平肝息风;或出现呕逆痰盛者,可加入茯苓9g,陈皮6g,桔梗9g,或合用涤痰汤加减以祛痰燥湿;痰浊郁久化热出现舌质红、苔黄腻者,加用黄苓9g,栀子6g,瓜蒌30g,天竺黄6g以清热化痰;若瘀血重,伴心悸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9g以活血化瘀;若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平肝清热。

  2、风火上扰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腻干,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阳亢风动,风火相煽,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治法:平肝息风,清热泻火。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川牛膝9g,黄芩9g,栀子9g,夏枯草9g。

  加减:头晕头痛者,加菊花9g以清利头目;心烦不寐者,加莲子心9g,炒酸枣仁15g以清心除烦;口干口渴者,加麦冬9g,以地黄15g以养阴生津;苔黄腻者,加胆南星6g,天竺黄6g以清化痰热;便干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10g以通腑泻热。

  3、痰热腑实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病机:痰热上扰清窍,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腑气不通。

  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瓜蒌30g,胆南星6g,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

  加减:若不能及时通畅腑气,则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使清窍蒙塞,加重病情,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为度,不宜过量,防止耗伤正气。热象明显者,加黄芩9g,栀子9g以苦寒清热;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黄15g,麦冬9g,玄参9g以养阴生津;出血性中风无继续出血征象时,可用抵当汤加减以破血化瘀,通腑泄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