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儿科 > 中医是如何治疗百日咳的?

中医是如何治疗百日咳的?

2015-10-2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所以出现百日咳我们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百日咳的辨证疗法。

  1、初咳期

  证候: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

  方药:桑菊饮或杏苏散。主要药物: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薄荷、甘草、苇根。

  属风寒轻证者,选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发散、温肺化痰。热邪偏重,咳嗽较剧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痰稠不易咯出者,加用天竹黄、鲜竹沥、瓜蒌仁等清化痰热。

  2、痉咳期

  证候: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甚至吐出乳食痰液后,痉咳方可暂停。剧咳时可见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衄或结膜下出血,可见舌系带溃疡。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汤。主要药物: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

  若痉咳频作,加白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竹茹降逆止呕;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天竹黄清热化痰;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咯血、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三七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清泻肝火;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昏迷、抽搐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止痉开窍。

  3、恢复期

  (1)脾气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多稀白,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有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甘草。

  若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溏薄者,去杏仁加煨木香、炒薏苡仁健脾渗湿。

  (2)肺阴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干咳少痰,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盗汗。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若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敛汗护阴;便秘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另外,百日咳患者平时呀注意饮食,选择细、软、易于消化吸收,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因病程较长,注意选择热能高,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要少吃多餐,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避免烟尘刺激而诱发咳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