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
最近,一则“六旬老人拔罐猝死”的消息引人关注。专家提醒,拔罐前需经诊疗后再施治,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健康。请关注——中医拔罐也要“对症下罐”
“拔罐是中国民间流传了千百年的治疗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麟鹏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拔罐疗法古称“角法”,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的吸收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拔罐有许多注意事项,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拔罐。”王麟鹏说。
文章导航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
“拔罐疗法与针刺、艾灸一样,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王麟鹏说,按照针灸的经络腧穴理论确定,要拔的部位即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已从早期的疮疡等皮肤疾病的外治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等100多种疾病。王麟鹏解释说,从中医理论来谈,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而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皮肤充血,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如发烧感冒、颈椎关节痛、高血压等。”王麟鹏说,拔罐治疗感冒的最佳时期是感冒的头两天,而腰痛拔罐则选用闪罐方法拔。注意每次火都要进罐内不能烧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五羟色胺代谢紊乱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使用走罐方法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很好的疗效。”王麟鹏还透露,治疗带状疱疹,需用针刺放血加拔罐,可先用梅花针敲打局部穴位出现红点,再用拔罐吸出血。
拔火罐的方法多种多样
王麟鹏透露,拔火罐的方法很多。从部位上讲,可以拔疼痛部位,即哪里痛拔哪里;也可以拔穴位,背部大椎、肺俞、脾俞等都是常拔的部位;也可以根据经络拔,如拔任脉、拔督脉、拔膀胱经等。从方法上讲,可以用留罐法,医生把拔火罐停留在病人的身体上就走开了;也可以用推罐法,即是一边拔一边推;还有放血拔罐,用针刺穿皮肤,再进行拔罐;还有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
从治疗原则上讲,可以辨证施罐,也可以辨病施罐。虚证要补,实证要泄,不同的疾病也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重感冒,全身肌肉酸痛,在腰背肩进行推罐的效果很好。一般而言,火罐停留的时间短,刺激效果弱的属于补法;停留时间长,刺激效果强的属于泄法。
通常拔罐后皮肤上都会留下一块黑色的印痕,很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看法:拔罐后,皮肤上留下的颜色越深,说明身体中风重、湿重、淤重。对此,王麟鹏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恰当。颜色深浅与拔罐停留的时间长短、负压的力度深浅有关系,不一定就说明有风有湿有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