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糖人护足运动有讲究“三多一少”不是金标准

糖人护足运动有讲究“三多一少”不是金标准

2015-06-0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日常对脚的保护,往往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糖尿病足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康复非常重要。

  如何做到护足有方?

  糖尿病患者平时稍不留意,例如剪脚趾甲时不慎出血或行走时脚擦到硬物,都会引起足部皮肤的擦伤。小的擦伤不及时处理,容易形成溃疡,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治疗,溃疡会变成深度感染,严重的就不得不截肢了。那么,糖尿病患者们如何护足有方呢?

  一保持足部的清爽、干净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没有每天洗脚的习惯,或者只是在洗澡的时候简单冲洗一下,长期以往导致趾缝紧闭,易滋生细菌,发生真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脚部清爽,每晚用温水清洗双脚。

  另外,还需要注意水温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足部对温度敏感度降低,脚可能感觉不到水的热度,因此建议用前臂内侧(平时做皮试的地方)的皮肤感受水温(接近体温37℃为宜),切忌水温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洗完脚后,用柔软的干毛巾轻轻擦干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若皮肤干燥则涂上润肤霜。

  二正确修剪趾甲

  糖尿病患者对剪趾甲也要有一定要求。《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上要求,病人的趾甲要平过来剪,先剪中间,再修两边,以指甲的中间为参考,切忌把边角剪得过深,以免新长出来的指甲嵌入软组织内,成为“嵌甲”,损伤指甲周围的皮肤,造成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引发炎症。同样,也切忌将指甲刀或者剪刀硬塞进指甲缝里掏着剪,以免损伤正常组织,创口若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由于一些患者的脚趾甲是不规则生长的,有些人的趾甲嵌在甲缘里,疼痛难忍,行走时尤甚。建议此类糖尿病患者赴专业医疗机构请专业人员帮忙护理(如:华东医院周一下午),不建议去那些器具配备不全,且不卫生的修甲场所修剪顽固性指甲。

  三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的选择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较差,若鞋子太紧,脚受压又难以察觉,足部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不足,持续久了会发生破溃。

  合适的鞋子应该是一双鞋尖宽大、不挤压脚趾且透气性好的平跟厚底鞋,鞋面材质可选择真皮或布制的,而合成皮革、塑料和人造鞋的材质不透气,在高温环境下易使真菌繁殖,造成足部感染。买鞋的时间应选在下午或黄昏,购置的新鞋尺码可比正常足码大半码。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砂粒等异物,鞋子有破损要及时修补,以免伤及足部皮肤。

  袜子应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松软暖和的材质,以全棉质地或纯羊毛质地为佳。袜腰要松,切忌袜口紧扣脚踝处,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另外,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洁净。

  四坐姿端正不跷二郎腿

  不少人喜欢跷二郎腿,认为这样坐着比较舒服。然而,这种习惯会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杜绝跷二郎腿。

  五防止烫伤

  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减退或缺失,对温度不敏感,极易烫伤。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器等取暖设备,冬天若怕冷,可以多垫一点褥子取暖,或者开一会电热毯,但要在上床前就把电源关掉。

  六全身性防护

  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做好一些全身性的防护。积极地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平稳。同时,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如此才能更快地治愈足部溃疡。足部发生溃疡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若在足部出现水泡等溃疡病变,应先用水彻底清洗,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伤口处理。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全身的血糖监测,评估下肢是否有缺血性改变及神经病变,根据感染的情况使用抗生素。绝不允许患者在家擅自使用消毒液或自行等待伤口愈合。若足部有真菌感染如灰指甲、脚癣等情况,应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规范的治疗,千万不可忽视,以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脚底皮肤干燥,行走步态发生改变,压力倾斜,易形成足部胼胝体(足茧),若不及时去除,也会导致足部缺血缺氧的改变,这是出现足部溃疡的早期表现。因此也应到专业门诊就医,及时去除。

  糖友怎样科学运动?

  在控糖的过程中,运动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呢?

  三类人群不适合运动

  以下三类糖尿病人群不适宜运动。第一类是有严重的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时,运动不利于益于足部伤口的愈合;第二类是自身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的1型糖尿病;血糖值大于14mmol/l,这类人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加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容易产生酮体,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议将血糖水平控制平稳后再进行适当运动;第三类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或心、肺功能不全,有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运动强度大可能会使血压上升,心脏缺血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宜

  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运动较适宜,这样有利于降低餐后的血糖浓度,餐后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刻,故安排在餐后一小时运动最佳。每次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运动强度要适宜,以身体能够耐受,运动时感觉全身发热、微汗、心跳略加速的状态为佳。

  运动类型以轻、中度为佳

  运动类型即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运动项目。尽量选择安全便利的运动形式,推荐老年人做一些轻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广场舞等。身体素质较好的也可选择打羽毛球、爬山等运动,这对调节血糖血压以及促进心肺功能均有效果。

  “三多一少”不是糖尿病金标准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以往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捧着水壶喝水,怎么吃都饿,那是糖尿病最初留给人们的印象。但如今,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没有“三多一少”,而是有更隐蔽又更容易忽略的新症状。

  并发症成“前哨兵”

  糖尿病并发症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在检查出糖尿病后才发生,在未诊断的这段时间其实很多并发症已经发生,很多患者也是因为并发症症状来就诊才查出糖尿病。

  比如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在妇科检查病情反反复复,最后查血糖很高,或者有的患者是皮肤总痒、伤口总不好、眼睛看东西不清楚,最后发现都是血糖惹的祸。

  往往这些并发症被发现时,此时血糖水平往往持续高很长时间了,对身体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平时需要注意,如体力、皮肤、视力、伤口等细节出现异常不能掉以轻心。

  留意不升反降的血糖

  糖尿病,大家首先想到血糖升高,其实某些2型糖尿病病人发病早期往往会常出现低血糖反应。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还是较强的,但存在胰岛素分泌反应延迟。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会增加分泌来消耗葡萄糖等物质,避免餐后血糖过度升高,维持血糖平衡。若胰岛素分泌反应迟钝,进食后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血糖就会过度增高,而在高血糖刺激下,又会增多胰岛素分泌,但饭后3~5小时后,体内葡糖糖已消耗得差不多,这时就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因此餐前经常低血糖,如果注意这些似乎是与高血糖相背离的低血糖症状,注意检查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这时往往会发现血糖已经悄悄开始升高了。

  因此,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可能出现了并发症后才发现或仅觉得容易乏力、有疲劳感等,有些甚至没有不适感。所以不能只以“三多一少”来判断糖尿病。最好还是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查看更多中医资讯精彩内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