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中医经典--《丹溪心法》痞之论

中医经典--《丹溪心法》痞之论

2015-04-0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反映了其关于痰证的辨证论治经验。丹溪认为治其病而消除成痰之因,便可以达到祛痰的目的。因此提出了“见痰休治痰,而治其本”的学术观点。

  中医痞指可以扪得到的腹中硬块,痞利(痞结又下痢);痞气(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肿大);痞疾(腹内郁结成块的病);痞硬(中医谓郁结成硬块);痞胀(郁结胀闷);痞结(腹内郁结成块;喻阻塞不通);痞塞(郁结,阻滞不通);痞满(郁结懑闷)。

  痞者有食積兼濕。東垣有法有方。心下痞,須用枳實、炒黃連。如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而心下痞者,宜白朮、山楂、曲、陳皮;

  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濕痰,宜蒼朮、半夏、砂仁、茯苓、滑石;

  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鬱熱在中焦,宜枳實、黃連、葛根、升麻;[鬱熱发之]

  如食後感寒,飲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吳茱萸、砂仁;[寒濕]

  痞挾血成窠囊,用桃仁、紅花

  〔附錄〕

  痞者,與否同,不通泰也,由陰伏陽蓄,氣與血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滿痞塞者,皆土之病也,與脹滿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悶,而外無脹急之形者,是痞也。

  有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

  有飲食痰積,不能化為痞者;

  有濕熱太甚為痞者。

  古方,治痞用黃連、黃芩、枳實之苦以泄之;濃朴、生姜之辛以散之;人參、白朮之甘苦以補之;茯苓、澤瀉之淡以滲之。既痞,同濕治,惟宜上下分消其氣。如果有內實之証,庶可略與疏導。世人苦於痞塞,喜行利藥,以求其速效,暫時快通,痞若再作,益以滋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