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哪些疾病易发生食管癌?

哪些疾病易发生食管癌?

2018-12-23 来源:淮医胸外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食管憩室,也许人们对这一疾病不是很了解,该疾病也属于食道疾病的一种,当食道憩室癌变,就会诱发食道癌。一般多见于咽食憩室,但也见于其他部位的憩室。

食道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发病范围广,而且逐渐出现低龄化。食道癌通常都是由一些食道疾病而引起的,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引发癌变。那么,食道有哪些疾病易引发食道癌呢?

1.食管裂孔疝:是常见的一种食道疾病,其发病主要是因食道裂孔扩大及腹腔内压力增高,使胃等腹腔器进入纵隔。食道裂孔疝患者因胃液返流而引起返流性食道炎与食道溃疡,由于长期食道炎而导致食道狭窄。食道裂孔疝发展为癌,需经过一定时间,发病率为0.32%~10%不等。食管裂孔疝,由于解剖结构已发生改变,目前没有药物能纠正食管裂孔疝,大多数主张药物控制其症状,并修复食管、贲门炎症,以防止其发生并发症。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2.食管憩室:也许人们对这一疾病不是很了解,该疾病也属于食道疾病的一种,当食道憩室癌变,就会诱发食道癌。一般多见于咽食憩室,但也见于其他部位的憩室。癌变都发生于憩室内或憩室口。憩室癌变主要是由于憩室部食道排空减慢,残留食物的刺激使憩室内或憩室口发生慢性炎症和溃疡,而促使癌变发生。食道憩室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3.贲门失迟缓症:这一食道疾病也容易引起食道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食道壁的肌间神经丛缺如或变性而引起食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当食物进入食道后,胃贲门癌舒张反应减弱或不敏感,故食物不能进入胃内,造成食道腔内潴留而产生的粘膜慢性刺激与炎症是食道癌发生的有关因素。该病药物治疗、扩张、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等效果都不好。近几年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取得较好效果。POEM手术,在内镜下行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95%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该手术安全、可靠。

4.慢性食管炎:分为两种: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长期烟酒、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刺激和维生素缺乏而引起。2.反流性食管炎,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由于食管粘膜长期受到损害而发生慢性炎症,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灰白、粗糙、颗粒样变。大多发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主。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中、老年人必须重视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伊朗北部和中国林县人群中,慢性食管炎发病率特别高,且食管炎的发病率年龄较食管癌早10年,多数食管癌病人常伴有慢性食管炎。目前公认,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有关。对于慢性食管炎患者,应在祛除病因的情况下,应用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5.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现象,由正常的淡红色变成桔红色的粘膜。胃镜下有三种形态:岛型、舌型、环型。通常认为,环型Barrett食管可能是由反流性食管炎发展而来,但岛型、舌型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及其伴随的病变引起。主要是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上腹痛。目前公认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疾病。研究发现其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但岛型、舌型Barrett食管不易癌变!环形Barrett食管容易癌变,病变长度越长癌变几率越高!对环型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1cm者,应加强胃镜随访。但对岛型、舌型患者,无需胃镜随访。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接受1次内镜复查,如果异型增生没有进展,以后每年内镜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首选内镜下粘膜切除或手术治疗。

6.食管息肉:食管息肉是起源于食管粘膜上皮的赘生物,病因不明,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比较少见,大多因胃部不适做胃镜时偶尔发现。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生长缓慢,大的息肉可发生溃疡、出血、堵塞食管腔或发生恶变。食管息肉一经确诊,即应切除,大多数可在胃镜下经高频、激光、微波治疗而切除,内镜下不能切除者需外科手术局部切除。

7.食管乳头状瘤:食管乳头状瘤为食管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较食管息肉多见,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病因不明,可能与粘膜损伤、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因食管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为食管癌的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大多数乳头状瘤比较小,可在胃镜下切除,肿瘤较大者需外科局部切除。常可完全治愈。

8.食管粘膜白斑:食管粘膜角化过度,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食管粘膜白斑。病理上可发生角化不良和不典型增生改变,属癌前病变,有报道其恶变率为5%。食管粘膜白斑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是局部刺激(如吸烟、饮酒和刺激性食物等)和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引起。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别敏感。食管白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应祛除病因,包括戒除烟、酒、酸、辣等嗜好。大多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但要定期复查胃镜,发现白斑迅速扩大、表面粗糙、增厚、皲裂、破溃、硬结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应取活检排除癌变。病变扩大者,尤其发生异型增生者,可在内镜下行局部切除或电灼治疗。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