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可能是哪些疾病?【中】
摘要:肺部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症状轻微,包括慢性咳嗽、咯血、体重下降及乏力。肺部的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很难根除,治疗通常包括至少一年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支
气管扩张是引起广泛慢性气道损伤的最终结果。许多病例是后天获得性的,由于误吸、感染或包括结节病、间质性肺炎在内的弥漫肺纤维化引起的。
以双肺前部为主的支气管扩张
1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
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是最常见的非典型分枝杆菌。体型瘦弱的老年女性是一本病的特征性人群;此外一部分病人可能伴有
漏斗胸畸形、胸部
脊柱侧凸、二尖瓣脱垂。肺部的鸟型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感染还易发生于伴有慢性或其他具有潜在肺结构畸形的老年男性。肺部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症状轻微,包括慢性
咳嗽、咯血、体重下降及乏力。肺部的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很难根除,治疗通常包括至少一年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肺部的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包括那些继发于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的感染,可以导致支气管扩张。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有几种公认的表现类型。典型的影像表现是与
肺结核相似的上叶为主的空洞,然而感染的不典型表现包括轻到中度的柱型支气管扩张及小叶中央型结节,尤其易发于右肺中叶及舌叶。胸片可见前基底为主的小结节、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及瘢痕形成。然而胸片的表现通常细微、非特异性的(图8a)。胸部CT对于发现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更为敏感,包括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内粘液嵌塞及散在的树芽征(图8b)。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段及亚段的肺不张及瘢痕较为常见。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导致的典型的支气管扩张较肺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更为对称广泛。
慢性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有慢性咳嗽病史和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a)后前位胸片可见双肺中下叶分支线状影,伴有斑片状模糊影,双肺中下叶容积缩小。左、右心缘模糊。(b)CT轴位最小密度投影图像可见右肺中叶及舌叶囊状及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及大量树芽征,这是鸟型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慢性感染的典型表现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渗出阶段通常表现为双肺斑片或弥散磨玻璃样影。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在持续数天至数周的机化期,通常可见重力性分布的实变及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图9a,b)。呼吸道的异常可以随着临床症状的痊愈得到改善甚至恢复,因此支气管扩张的术语可以用在疾病活动期的背景下。然而,许多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史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支气管扩张,提示疾病已经发展至纤维化和真正的支气管扩张的程度(不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图9c)。
图9a,b由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70岁女性患者,可见迅速进展的支气管膨大及扩张。(a)发病几天后CT轴位最小密度投影图像可见轻微的柱状支气管扩张。(b)发病5周后经过长期住院治疗及逐渐增高需氧量的机械通气,轴位最小密度投影可见支气管扩张进展,并具有静脉曲张样特点。(c)女,49岁,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ICU治疗恢复几个月后的CT,可见双肺前部为主的、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支气管结构的扭曲、变形,这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后纤维化的典型分布
牵拉性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存在双肺前部分布为主(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的特点,伴有相关区域的肺实质的瘢痕形成。可能的机制包括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本身导致的肺实质损伤及由于长期机械通气导致的气压伤。在一系列病例研究表明暴露于高流量高浓度吸氧的时间与肺实质在影像学上改变的范围及程度正相关。低垂部分的肺组织被认为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重力性分布的肺实变而免于气压伤。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会出现更广泛的纤维化及支气管扩张,从而导致慢性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