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疱切除术??为什么会出现肺大疱?
摘要: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互相延续、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被覆于肺的表面,叫做脏层胸膜;外层衬于胸壁的内面,叫做壁层胸膜。
为什么会出现肺大疱?
病因主要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具体的机制仍不清楚。一般来讲,体格瘦高的青少年或者长期吸烟的人群,发生肺大疱的几率大些。
是否需要治疗?
肺大疱的治疗依据肺大疱数量的多少、分布、是否破裂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破裂的肺大疱,数量少者,可予以观察、禁烟等处理,不需要特殊方法干预。数量多或发生破裂的肺大疱,一般来说是需要医学干预的,一般来说可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意愿及身体情况,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需要手术的治疗的肺大疱保守治疗效果如何?
正如前面所言,肺大疱就像是肺上鼓出来的包一样,
药物治疗是不能让其消失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肺大疱一直存在,随时有发生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将出现上诉的气胸或者血气胸,而且反复发作将导致胸膜腔内粘连,致使以后手术治疗困难。
【什么是肺大疱,它是怎么引发自发性气胸的?】
肺大疱是一种常见病,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分。先天性由局部肺组织
发育异常引起;后天性通常继发于严重的肺部炎症和
哮喘、“老慢支”等病变。目前临床所用的肺大疱一词,事实上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肺内病变——胸膜下大疱或肺小疱;肺实质内大疱或肺大疱。如果简单的归纳一下两者的特点,前者往往好发于肺尖部,为内层光滑而无小梁的气囊样结构,在大泡基底部可有若干相通的支气管,可以单发也可以多个大泡呈簇状分布,是引起自发性气胸最常见的原因;而后者往往体积较大,位于肺实质内,囊内可见残留的小梁和结缔组织,往往形成临床常见的巨型肺大疱。
肺大疱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
肺结核或肺气肿,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疱。小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后出现
水肿、狭窄,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同时炎症使肺组织损坏,肺泡壁及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含气囊腔。肺大疱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且大疱常与呈气肿样改变的肺组织界限不清。合并明显肺大疱的肺气肿也称大疱型肺气肿。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互相延续、移行的内、外两层,内层被覆于肺的表面,叫做脏层胸膜;外层衬于胸壁的内面,叫做壁层胸膜。这两层胸膜间存在一个潜在的腔隙,叫做胸膜腔,胸膜腔内正常时是负压状态,可以保证肺的膨胀。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大疱的破裂,同时会造成被覆在肺表面的脏层胸膜的破裂,充斥在肺内的空气随之漏入胸膜腔,使的胸膜腔内的负压状态消失甚至变成正压,导致病变侧的肺组织被压塌,从而形成气胸并出现临床症状。
因而所谓的自发性气胸,真正病因应该是肺大疱的破裂导致肺组织的漏气所致。称其为自发性是因为其往往没有明确的诱因,多数患者在发病时是在用餐、看书、休息等,而并非象有些患者想象的应该是在剧烈运动或者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