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专家如何胡说八道:聊聊漏斗胸程度判断标准问题

专家如何胡说八道:聊聊漏斗胸程度判断标准问题

2017-11-09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我随意在文库中翻阅漏斗胸相关知识时,竟在两个不同的文库中看到完全相同的文章,文章题目均为“漏斗胸的程度判断标准”。
  【导读】专家与普通人士区别的最大特征往往是用数据说话,表面上看,数据确实能提高人的身价。但是,如果为了令人信服而用数据唬人的话,就有很大问题了。
 
  互联网上有不少的文库,这是个宝贵的资源。一方面,文库中的文章可以丰富专业人士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外行做科普。认识到这样两种作用后,我开始对文库中的文章刮目相看,且始终抱有一种崇敬与学习的态度瞻仰这些大作。我坚信,凡是进了文库的文章,即便不是精品也应该是正品,至少应该讲究科学。如若不然,哪位专家好意思在文库中著书立说呢?那不等于自己给自己造建耻辱柱吗?
 
  而就在几天前,当我随意在文库中翻阅漏斗胸相关知识时,竟在两个不同的文库中看到完全相同的文章,文章题目均为“漏斗胸的程度判断标准”。这题目本身让我感到惊喜。专门研究这种畸形多年并亲手完成近千台这样的手术后,我本人始终在摸索一种最满意的客观标准呢,没曾想已经有高人总结出这样的标准了。我如何不喜出望外呢?我赶紧点开文章观看,看到如下内容:
 
  【漏斗胸的程度判断主要有以下标准】
 
  1、漏斗胸指数=(a×b×c)/(A×B×C)
 
  a漏斗胸凹陷外口纵径长度
 
  b漏斗胸凹陷外口横径长度
 
  c漏斗胸凹陷外口水平线至凹陷最深处长度
 
  AX线胸片(后前位)胸骨长度(胸骨柄上缘至剑突间长度)
 
  BX线胸片(后前位)胸部横径(两侧腋前线间长度)
 
  CX线胸片(侧位片)胸骨角后缘至脊柱前缘间长度
 
  意义:重度:FI>0.3;中度0.3>FI>0.2;轻度:FI<0.2。大于0.2具有手术指征。
 
  2、Haller指数
 
  测量方法:CT片上,以漏斗最深点为测量平面,胸部冠状面内径值除以从漏斗最深点到脊柱前方的距离值。如不对称的漏斗胸,凹陷最低点不在脊柱前方,则在脊柱前方和凹陷最低点画两条水平线,按两线间的距离计算修正的CT指数。
 
  正常人平均指数为2.52,轻度为<3.2,中度为3.2~3.5,重度>3.5。
 
  3、盛水量
 
  患者仰卧位,在漏斗胸凹陷部注温水,然后用注射器抽出积水测量水量,这也是判断漏斗胸程度的一种方法,须考虑年龄、体重和身高的因素重度患者的容水量可达200ml左右。用橡皮泥法测量,道理相同。
 
  4、胸脊间距
 
  根据X线胸部侧位片测算,胸骨凹陷深处后缘与脊柱间距表示漏斗胸畸形程度。胸脊间距>7cm为轻度,5~7cm为中度,<5cm为重度。
 
  文章中罗列了4个标准,有公式有数据,完全是用数据说话的作风,看了令人肃然起敬,我情不自禁地想要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但是,很显然,这东西不忍细看,因为大凡真正用这些标准测衡量过自己病人的人都知道,这标准几乎毫无意义。
 
  首先看所谓的漏斗胸指数。按照公式要求,要想获得该指数,首先要测量众多指标。按理说,只要指标测量清楚了,指数就一定会非常精确。但问题是,其中的a,b,c,A,B,C等数值能测得清楚吗?谁能在具体的病人身上侧量出准确的a,b,c,A,B,C呢?那么,如果这些基本的数值都测不清楚的话,漏斗胸指数有何意义?
 
  再就是所谓的HALLER指数,该指数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指标。说实话,我的文章中也常常会附上这个指数。但问题是,用胸廓横径和凹陷底部与脊柱之间距离进行比较的数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只是用数值大小来衡量凹陷程度的话,可以轻易找到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驳斥标准的可信性。比如一些非常瘦弱的年轻人,尤其胸廓较为扁平的青年,其外表并没有丝毫的凹陷,但如果测量这些人士的HALLER指数,最终的数值将会相当高。面对这样的正常人,谁敢因为他的HALLER指数很高而说他是重度漏斗胸呢?而还有一种情况,比如那些大面积的漏斗胸患者,其HALLER指数并不一定很高,这样的患者难道就不严重了吗?
 
  盛水量就更不靠谱了。如果不考虑年龄、身高、凹陷面积的话,盛水量几乎就是个笑话。比如一个凹陷极深的重度漏斗胸患儿,他的盛水量可能只有成人轻度漏斗胸盛水量的零头,但谁能说这样的患儿不严重呢?
 
  胸脊间距同样是个很无聊的数值。像盛水量一样,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只想着这个距离的话,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数值毫无意义。
 
  上述四个指标出现在文库中,而且两个不同文库出现了完全一样的东西,我在对其表现出强烈质疑后,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抄袭的结果,这让我很想查明标准的出处。于是我翻阅了数本心胸外科与胸外科的专著,结果又让我吃了一惊。我发现这些指标竟全是专著中的内容。这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东西。
 
  人们的印象中,写专著的人士都是绝对的权威与专家,他们是不能随便胡说八道的。而面对上述的质疑,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有没有在自己的测量过程中遇到相关的疑惑。如果真的遇到的话,难道大家依然要坚持这样的数值吗?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专家们肯定不会连脸都不红一下便写出那些标准。那么,如何解释专家们大言不惭的“权威观点”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专家们同样是人云亦云地抄袭,而从来没有亲手做过相关的测量,仅此而已。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