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遗传吗?治疗措施
摘要:手术适应证包括:(1)CT检查Haller指数大于3.25;(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3)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5)外观的畸形使病儿不能忍受。
治疗措施
(一)手术适应证
漏斗胸影响心肺功能及有
精神负担的,应该手术治疗。漏斗指数大于0.2的均应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论,多数专家认为3~10岁手术为宜,也有人主张只要看到明显的畸形,无论年龄大小都应立即手术,而不应该等到有严重的临床症状以后再手术,年龄越轻,治疗效果越好,需要手术的范围越小。
手术适应证包括:(1)CT检查Haller指数大于3.25;(2)肺功能提示限制性或阻塞性气道病变;(3)
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发现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脱垂等异常;(4)畸形进展且合并明显症状;(5)外观的畸形使病儿不能忍受。
实际上有些症状在手术前可能并未觉察,而在手术后才发现这些症状消失了。婴幼儿吸气时胸壁明显反常内陷,加重了凹陷的畸形,因此一些作者认为当用力呼气时明显的畸形仍然存在就应认为是有恒定的畸形,应该手术纠正。
幼儿时期人体消耗量相对较小,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循环和
呼吸系统的储备量显得相对较大,这就意味着幼儿会有更强的耐受能力。对于漏斗胸这种畸形来说,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心脏和肺储备的功能足够生理需要,因此这样的患儿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既然没有问题,孩子的生长
发育就不会有异常。我们曾对大量这样的孩子做过观察,从身体素质和体型方面来看,并不会与健康孩子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关于漏斗胸影响发育的顾虑是不需要有的。
这个家长的宝宝只是一个月体内变化不明显,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所以连发育变缓都谈不上,那么也就更不能“冤枉”漏斗胸了。
我的建议是,孩子如果不幸真的患了漏斗胸的话,家长最需要做的不是过于紧张,而是要把胸腔的坑忽略,把宝宝当成一个正常健康的宝宝抚养,这才是大家应该做的工作。
手术方法(主要介绍微创手术方法)
漏斗胸的外科矫正治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主要的原则是抬举凹陷的胸骨和肋软骨为目的。最初的方法是胸骨翻转到改良保留血管、肌肉蒂的胸骨翻转。手术需要切断或切除畸形的肋软骨和胸骨后,再重新缝合。
该术式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对患者打击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高,越来越不被患者和医生接受。Ravitch手术与胸骨翻转相比较,简化了手术操作。手术需要切除切断畸形的肋软骨,胸骨仅需要斜形截除一点。由于手术时间短了些,术后并发症低,复发率也得到降低。
有医生对胸骨翻转术进行改良,改变以往的手术步骤,手术操作简单,并使手术时间控制在1~2小时,该手术具有价格低廉、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最近几年开展的微创手术,即Nuss方法。该手术方法,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后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率高、复发率低。对成年人亦获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方法。漏斗形术后的康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鼓励患者积极坚持术后的康复训练,尤其是成年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