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胸腺瘤术后饮食?胸腺瘤的基本症状

胸腺瘤术后饮食?胸腺瘤的基本症状

2017-10-2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伴随的疾病,30%~7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10%~30%合并有胸腺瘤,发病年龄一般比单纯肌无力病人大10~15岁
  老年男性患者,主诉:间断咳嗽9年,加重伴发热13天。
 
  现病史:患者9年前间断咳嗽,咳中等量黄白粘痰,多于受凉后加重,自服抗生素治疗可好转。近3年咳嗽、咳痰频繁,每年住院4~5次,予抗感染治疗可好转。13天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伴大量黄白粘痰,无粉红色泡沫痰、铁锈样痰、胶冻样痰,痰量每日约100ml。发热,最高体温38.5℃,无畏寒寒战,口服退热药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活动耐量降低,爬1层楼后即可出现。无胸痛、咯血,外院胸部增强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部分支气管壁增厚、扩张,左侧膈下胸膜增厚钙化”。先后予莫西沙星、头孢他定、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祛痰、平喘、静点丙球等治疗好症状好转。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收入院。病程中无鼻塞、流涕,无咽痛、声嘶,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自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差,食欲一般,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胸腺瘤的基本症状
 
  1、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伴随的疾病,30%~7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10%~30%合并有胸腺瘤,发病年龄一般比单纯肌无力病人大10~15岁,比单纯胸腺瘤的平均发病年龄年轻一点,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常同时出现,偶尔重症肌无力可在发现胸腺瘤以后若干年才出现,或者胸腺瘤切除术后数天或数年才出现,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以混合型多见,其次为淋巴细胞型与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最少见,胸腺瘤可能有两种作用,一种是产生自家免疫反应,另一种是作为自身抗体能抑制自家免疫反应,如果切除了第一种反应的胸腺,有助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而切除了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胸腺瘤后,则产生或加重重症肌无力,Kimura报道了27例切除胸腺瘤后出现了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预后较单纯胸腺瘤为好,其可能原因在于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易早期发现。
 
  2、红细胞再生不良症
 
  很多患者同时合并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生成正常,文献报道5%~7%胸腺瘤可合并红细胞再生不良症,有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的病人却有近半数合并胸腺瘤,合并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抑制有关,Jepson和Vas(1974)提出证据表明:胸腺廇患者血清中发现IgG抗体,IgG抗体抑制红细胞生成素和抑制血红蛋白合成,Beard(1978)报道:这类胸腺瘤病人的病理类型约70%为非浸润型的梭形上皮细胞型,切除肿瘤后,贫血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是比单纯的胸腺廇预后差。
 
  3、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腹泻,肺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延迟等,Good(1954)首先报道胸腺瘤合并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其发现约10%患有丙种球蛋白不足的病人常合并胸腺瘤(特别是梭形上皮细胞型胸腺廇),Wald-man(1975)报道此类病人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胸腺瘤病人中存在抑制丙种球蛋白合成的抑制因子T细胞,但是大多数此类病人循环血中T细胞数测定仍在正常范围,体外免疫学试验也在正常范围,并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切除胸腺瘤对改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并不起作用,预后较差。
 
  4、系统性红斑狼疮
 
  胸腺瘤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较为少见,Maggi(1991)报道214例胸腺瘤病人中,有2.5%的患者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胸腺瘤切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亦无明显改善,Ver-ley(1985)报道的200病例中发现1.5%胸腺廇病人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认为胸腺瘤切除对其没有影响,此类病人的预后差。
 
  5、库欣综合征
 
  除胸腺瘤外还见于肺燕麦细胞癌,支气管和胃的类癌,胰腺癌和甲状腺样癌等,它们的提取液中,都证实含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有人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证实,上皮细胞型胸腺瘤ACTH的含量颇高,电子显微镜下也证实瘤细胞内含有分泌颗粒。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