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食道癌怎么检查出来?食道癌好治吗?

食道癌怎么检查出来?食道癌好治吗?

2017-10-1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食管壁内扩散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层细胞癌变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扩散方式之一。癌细胞还常沿食管固有膜或粘膜下层的淋巴管浸润。
  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食管下段癌肿则多为腺癌。
 
  扩散和转移方式
 
  1、食管壁内扩散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层细胞癌变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扩散方式之一。癌细胞还常沿食管固有膜或粘膜下层的淋巴管浸润。
 
  2、直接浸润邻近器官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气管及颈部软组织,甚至侵入甲状腺。中段癌可侵入支气管,形成支气管-食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及肺组织,部分可侵入主动脉而形成食管-主动脉瘘,引起大出血而致死。下段食管癌常可累及贲门及心包。总计食管邻近器官直接受累者约占1/2,受累脏器依次为肺及胸膜、气管及支气管、脊柱、心及心包、主动脉、甲状腺及咽喉等。
 
  3、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责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淋巴转移部位依次为纵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4、血行转移多见于晚期患者。最常见转移至肝(约占1/4)与肺(约占1/5),其它脏器依次为骨、肾、肾上腺、胸膜、网膜、胰腺、心、肺、甲状腺和脑等。
 
  内镜治疗的方式
 
  1.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主要应用于食管的高度异常增生及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切除的组织可以用于病理学检查,以评价肿瘤的风险分级和分期,这是优于消融的地方。另外,内镜下切除可提供准确的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内镜下切除不适用于T1损伤(图1)。
 
  内镜下手术切除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套扎,类似于结扎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圈,将结节性组织吸进一个圆筒,用套扎圈进行套扎使其在基底部形成一个假息肉,随后将假息肉切除送病理检查。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将损伤吸进去内镜底部的塑料盖后,用电热疗法进行切除。对于第二种方式,即使是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和肾上腺素都会增加损伤,同时增加粘膜下层分离的风险。
 
  两种方式都显示出了相似的临床效果以及较低的并发症。但后者对于直径<20mm的病灶最为有效。尽管对较大的病灶也能切除,但需要将其分块切除,这会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其并发症主要以出血和狭窄最为常见,而食管穿孔虽少见,但是属于比较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图1.短节段Barrett食管的粘膜内腺瘤内镜图像。A为胃食管结合部的粘膜内腺瘤结节;B为内镜下粘膜切除后表现;C为切除出来的标本,标记包围在结节周围未累及的组织边缘;D为内镜随访发现在1点钟方向有1个愈合良好的瘢痕,无复发的迹象或者肿瘤残留。
 
  2.消融治疗
 
  消融疗法是治疗Barrett食管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有癌变风险的异常发育组织,一般与内镜下切除联合使用,更为安全有效。但是消融治疗也有复发的可能。
 
  其中射频消融(RFA)因其较高的反应率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目前合适的消融方式。其中出血是RFA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而狭窄是最常见的长期不良反应,可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进行处理。RFA最先应用于非发育异常的Barrett食管,使其恢复成正常的鳞状上皮组织,并延缓疾病的进程。
 
  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与消融联合应用
 
  目前EMR与RFA已广泛应用于食管异型增生以及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图2)。EMR可以在直视下将损伤或结节切除,并将切下来的标本用于研究及分期,剩下残余病灶则用RFA来根治,从而起到双重治疗效果。联合治疗可使后期局部复发的风险出现下降趋势。
 
  EMR联合RFA可有效治疗食管发育异常以及早期食管癌的小结节肿物。研究表明,EMR联合RFA可以根除94%的异常增生以及88%的肠上皮化生,同时对于更小的异常病变也具有较高的应答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