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气管扩张 > 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药物治疗 运用《内经》“杂合以治”理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药物治疗 运用《内经》“杂合以治”理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2017-09-30 来源: 河南省医呼吸内科、 湘麓医缘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支扩咯血可为小量咯血,表现为血丝痰,也可能是大咯血,一口一口往外涌。预防和治疗大咯血非常重要,止血措施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笔者年资尚幼,见到或亲自管理的需要介入或外科处理的大咯血毕竟还少,所以本文主要介绍药物止血。
  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药物治疗
 
  支扩止血原则
 
  笔者认为第八版《内科学》关于支扩止血的原则很不错:对反复咯血的患者,如果咯血量少,可以对症治疗或口服卡巴克洛(安络血)、云南白药。若出血量中等,可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若出血量大,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治疗。
 
  小量咯血,可予休息、止咳、镇静等,但不应该使用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致血液不能咯出而发生窒息。中等或大量咯血应严格卧床休息,患侧卧位,保证气道开放,注意防止窒息,准备配血。咯血量多的话可以输血。还要格外注意:保证大便顺畅。
 
  那何为大咯血呢?2012支扩专家共识指出:一次咯血量超过200ml或24h咯血量超过500ml为大咯血,严重可窒息。
 
  200ml是什么概念呢?病房最大的注射器似乎50ml,一次性饮水杯一般150ml,家用饭碗一般有200ml左右,如果你的患者一次咯血量用碗来盛的话刚好斟满,如果是直接吐地上的话,估计有一滩血,摊开面积大约跟14寸笔记本电脑那么大,毕竟患者不是等有碗盛住的时候才咯血。
 
  大咯血窒息抢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用吸引器清除气道内血凝块,若来不及,可用手抠。保持头低足高俯卧位,拍健侧背部,以利血液流出。
 
  2、若窒息严重,情况紧急,可考虑气管切开。
 
  3、高流量吸氧。
 
  主要止血药物
 
  支扩止血药物包括:垂体后叶素、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酚磺乙胺(止血敏)、血凝酶(邦亭、巴曲亭)、卡巴克洛(安络血)、云南白药、维生素K1、普鲁卡因、酚妥拉明等。
 
  垂体后叶素:这是中大咯血首选药物,小量咯血(血丝痰)可能就杀鸡不用宰牛刀了。江湖上人称“内科止血钳”.机制是收缩肺动脉,肺血流减少,从而止血。但要注意其禁忌症(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等),有人认为可以与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联用,那么就可以较为放心地用在病情相对稳定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身上。使用方法:5-10U垂体后叶素加入20-30ml生理盐水或糖水中缓慢静注(15分钟),然后使用10-20U加入5%GS500ml静滴,一天总量不要超过30-50U.
 
  酚妥拉明:比较出名的是诺华制药的立其丁针,酚妥拉明是扩血管剂,与垂体后叶素的作用相反,舒张外周小血管,使肺血流量减少,俗称“内放血”,故也可用于咯血治疗。使用方法:酚妥拉明5-10mg加20-40ml生理盐水静注,然后10-20mg加500ml生理盐水静滴。还有文献报道联用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据报道效果优于单用二者。
 
  促凝血药:是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这部分药物很多,临床上也经常使用,而且常联合使用。但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咯血,其他病因引起的咯血也可用,但疗效不确切。所以如果是支扩大出血的话,单用这些药物肯定不行的,但可用来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小的咯血,倒是可单独使用这类药物。
 
  促凝血药按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A:可以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回复凝血过程而止血,比如维生素K、凝血酶(巴曲亭、邦亭)、酚磺乙胺(止血敏)等。
 
  B: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抗纤溶药),比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等。
 
  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比如卡巴克洛(安络血)等。
 
  普鲁卡因:大量咯血患者,如果使用垂体后叶素有禁忌或者效果不佳,可以使用普鲁卡因,机制是扩张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从而止血。用法:0.5%普鲁卡因10ml(50mg),加入25%GS40ml缓慢静注(切记缓慢),qd/bid,也可用150-300mg加入5%GS500ml静滴。用药前要皮试。
 
  运用《内经》“杂合以治”理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因其反复咳血而成为难治性疾病,笔者认为其发病乃因痰湿伏肺,复遇外邪侵入,引动内伏之痰湿,导致肺气上逆,热伤肺络所致,其所以难治的原因是多邪兼夹,杂合为病,因此其治疗也宜根据《内经》理论进行“杂合以治”。“杂合以治”,语出《素问·异法方宜论》,其原文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其本意是指杂合砭石、毒药、灸焫、九针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笔者引申为既在同一个病人身上杂合内服、外敷、针灸、点穴等不同方法,又在每一种方法中杂合补虚、泻实、温寒、清热……等不同治法,只要能够达到“得其所宜”,与病情相符合,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特以支气管扩张症为例谈谈应用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高明指正。
 
  1.杂合风、寒、热、痰以治
 
  患者李某,女性,40岁,长沙人。于2011年8月24日因咳嗽反复7天,痰中带血3天而初诊。患者7天前突然出现咳嗽,当时未予重视,3天前痰中带血,遂来就诊。现咳嗽,咯白色粘痰,痰中带少量鲜红血块,量不多,咽痒,口干不苦,胸不闷痛,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细滑。胸部CT示右侧肺支气管扩张,右肺门及右下肺炎症。鼻咽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咳血,风寒化热伤络证;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肺部感染。治拟疏风清热,清络止血。方用自拟宁肺杏苏汤合张锡纯补络补管汤加减,药用紫苏叶7g,杏仁10g,薄荷10g,蝉蜕10g,法半夏10g,蜜紫菀10g,桔梗10g,鱼腥草30g,青黛10g(布包),山茱萸15g,三七超微(5g)1包,龙骨15g(布包先煎),生牡蛎15g(布包先煎),白及10g,甘草5g。7剂。2011年8月31日二诊,服上方后无明显咳嗽,痰血消失,稍感颈胀、手麻,口不干苦,咽不痒,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考虑肺络之热已清,拟改用健脾益肺、化痰清热之法以巩固疗效。用宁肺六君汤加减,药用党参10g,土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五味子5g,紫菀10g,百部10g,鱼腥草30g,重楼10g,鹿衔草30g,姜黄10g,威灵仙30g,桔梗10g,炙甘草6g。7剂。2011年9月7日三诊,无明显自觉症状,颈不胀,手不麻,口不苦,纳食及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用二诊方去鹿衔草、姜黄、威灵仙,加浙贝母10g,续服7剂以善后。患者于2012年7月4日因支气管扩张咯血复发而来就诊,仍用8月24日方加减以取效。
 
  【按】此案患者起病7天以咳嗽为主症,即《素问·宣明五气》所谓“五气所病……肺为咳”,显然病位在肺;见症咽痒而不痛,口干而不苦,舌质不红,脉浮而不兼数,其病因仍考虑为风寒,因风邪为病,挟寒者居多,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所谓“外感之嗽,必因风寒”之意;出现痰中带血者,乃因病邪“久则传里,变为郁咳”(《证治汇补·咳嗽》),邪郁化热,伤及肺络所致,即《素问·本病论》所谓“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之意。其治疗用紫苏叶、薄荷、蝉蜕疏风散寒,解表透邪;杏仁、法半夏降逆化痰;紫菀、桔梗化痰止咳;鱼腥草、青黛清热止血;甘草清利咽喉;配合用张锡纯之补络补管汤加白及以止血。服药后痰血很快消失,然后用健脾化痰之剂以善后。
 
  2.杂合风、热、痰以治
 
  患者刘某,女性,56岁,长沙人。于2012年2月28日因咳血反复发作5年,复作半个月而初诊。患者近5年来反复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多次去多家医院就诊,经胸部x片、CT及MR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经各种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咳血仍时有发作。半个月前因感冒后咳嗽,随即痰中带血,经自购药治疗未能缓解。现咳吐鲜红色痰,夜间为多,质稀,不气促,咽痒,时胸闷,口苦,纳食可,大便干,小便夜3~4次,睡眠差,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浮细滑数。痰培养无抗酸杆菌生长。中医诊断为咳血,风热伤络证;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治拟疏风清热,清络止血。方用桑菊饮合补络补管汤加减,药用桑叶10g,菊花15g,桔梗10g,连翘10g,杏仁10g,薄荷10g,鱼腥草30g,重楼10g,青黛10g(布包),侧柏炭10g,山茱萸15g,三七超微(5g)1包,龙骨15g(布包先煎),生牡蛎15g(布包先煎),白及10g,仙鹤草30g,甘草6g。7剂。2012年3月7日二诊,咳血已止,仍稍咳,夜间有痰,咽痒,口苦不干,脘胀,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用上方去仙鹤草、重楼,加瓜蒌仁6g,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后未再来就诊。
 
  【按】此案反复出现咳血,乃热伤肺络所致,正如《医述·吐痰血》所谓“若血如红缕,从痰中咳出者,此肺络受热伤之血也”。热清则咳血停止,热重则咳血出现。此次发病乃因感冒诱发,且见口苦、便干等热象,显然乃风热为病;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浮细滑数,也支持风热伤络的辨证。其治疗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散热,解表透邪;鱼腥草、重楼、青黛清热凉血;桔梗、杏仁、甘草化痰止咳;配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补络补管汤加侧柏叶炭、白及、仙鹤草补络止血。邪祛则热清,络安则血止。
 
  3.杂合寒、饮、痰、热以治
 
  患者杨某,女性,42岁,湘阴县人。于2009年12月23日因咳喘反复发作10年,加重并咯血7个月,复发12天初诊。患者近10年来反复出现咳嗽气喘,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经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后症状仍存。今年5月份以来症状加重,并出现痰中带血,遂于5月、8月、11月曾3次在某医院住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经用多种药物(不详)治疗,痰血消失而出院。12天前因饮食未注意而上症复作,现发作性咳喘,痰色黄涎状,时带血丝,动则气促尤甚,动则自汗,不能平卧,口干苦,胸闷,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黄厚,脉浮滑。满月脸(目前已服泼尼松每日15mg1个月)。胸部CT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多发性肺脓疡,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中医诊断为喘证、肺痈,寒饮化热壅肺证;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肺脓疡、胸腔积液。治拟涤饮化痰,清热止血,宣肺平喘。方用定喘汤加减,药用炙麻黄6g,白果10g,炙款冬花10g,法半夏10g,桑白皮10g,黄芩10g,薄荷10g,地龙10g,鱼腥草30g,青黛10g(布包),蚤休15g,白茅根30g,三七粉3g(分冲),葶苈子10g,车前子15g(布包),猪苓10g,茯苓皮30g。14剂。2010年3月11日二诊,服上方后咳喘减轻,痰血消失,患者自己在当地仍间断服用,病情一直稳定。3天前因受凉感冒而咳喘复作,痰黄稠,不带血丝,能平卧,咽痒,口苦,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黄,脉滑数。拟辨证为痰热壅肺,改用清热化痰法。用宁肺杏苏汤合桑白皮汤加减,药用紫苏叶6g,杏仁10g,薄荷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蝉蜕10g,桔梗10g,桑白皮15g,黄芩10g,炒栀子6g,黄连5g,紫苏子6g,浙贝母10g,葶苈子6g,鱼腥草30g。20剂。2010年4月1日三诊,咳喘已不明显,咳痰已少,口不苦,纳食及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滑。效不更方,仍守原法,用宁肺杏苏汤加减。药用紫苏叶6g,杏仁10g,薄荷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蝉蜕10g,桔梗10g,鱼腥草30g,蚤休15g,青黛10g(布包),蒲公英30g,冬瓜子30g,薏苡仁30g,野荞麦根30g,葶苈子6g。续服20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反复咳喘已近10年,乃因肺失宣降,津液不能输布,聚生痰饮,痰饮停肺,故“肺病喘咳”(《素问·标本病传论》)。有时痰中带血者,则乃邪郁于内,久而化热,灼伤肺络所致,即《素问·本病论》所谓“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之意。表明患者体内素来蕴伏着饮邪与热邪。此次乃因饮食未注意而复发,显然系辛辣煎煿食物助火发病所致。在辨证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喘促而不能平卧,乃寒饮内伏于肺所致,即《素问·逆调论》所谓“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二是痰黄而有时带血丝,且伴口干苦、舌质兼红、苔兼黄等症状,乃因邪郁化热,灼伤血络之故;三是舌质偏暗,有久病入络之虞;四是动则自汗,由于“肺主一身之皮毛”(《素问·痿论》),并且“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乃因肺热内郁,迫津外出所致,不能辨证为脾肺气虚、卫表不固。其治疗用麻黄、薄荷宣肺平喘;葶苈子、车前子、猪苓、茯苓皮利水蠲饮;法半夏、款冬花化痰止咳;白果敛肺,并监制麻黄之辛散;桑白皮、地龙清热平喘;黄芩、鱼腥草、青黛、蚤休清热解毒;白茅根清热止血;三七粉化瘀止血。痰血消失后,改用清热化痰之剂以巩固疗效。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