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原因导致胸腺瘤的发生
(一)发病原因
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二)发病机制
多数胸腺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即使瘤体较大,也容易完整切除,30%~60%的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纵隔胸膜,心包,肺,大血管及神经,向颈部延伸侵及甲状腺,向下通过主动脉裂孔播散到膈下肝,肾及腹腔血管周围,胸腺瘤的淋巴道转移相对较少,可能受累的淋巴结依次是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肝门和肠系膜淋巴结等,血行转移更为少见,转移的靶器官和组织依次为肺,肝,骨,肾,脑,脾,肾上腺,乳腺和卵巢等。
病理特征:所有胸腺瘤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
1.肉眼检查胸腺瘤的体积变化不一,可1.5~25cm,以5~8cm多见,重量为10~1750g,通常在20~200g为多,颜色为深褐色或灰红色,外形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为结节状,良性者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恶性者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表面粗糙,可累及胸膜,心包,大血管,肿瘤质地软,半数以上包膜外附有残存退化胸腺脂肪组织,肿瘤肿瘤多数为实质性,切面为分叶状,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切面灰红色或灰白色,呈粗或细颗粒状,常伴有出血或囊性变,囊的大小不等,由0.2cm之微囊到直径10cm左右的大囊,甚至瘤体的大部分为囊变者也不少见,一般囊壁薄而光滑,内含清液或血性液,可经常见到各种退行性变,如出血,钙化和囊性变等,除了整个胸腺组织已被胸腺瘤组织所取代外,绝大多数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接壤。
2.镜下结构Victor和Thomas研究证明,所有胸腺瘤均衍生于胸腺上皮细胞,其上皮成分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确认。
Lewis等建议对胸腺瘤作如下划分:①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即上皮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②淋巴细胞型胸腺瘤即淋巴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66%以上;③均不符合上述两种类型肿瘤时划归混合型胸腺瘤;④肿瘤由变异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划归纺锤形细胞型胸腺瘤,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上皮细胞型的一个亚型。
胸腺瘤分型及预后
临床分期,1981年,Masaoka观察发现,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发生转移、复发的可能性较大,预后较差,而梭型细胞型预后较好。并依据手术中观察到的肿瘤生长情况将之分为四期,利于判断预后:I期,包膜完整,在镜下包膜无受累,称为非浸润性胸腺瘤;II期,侵犯纵膈脂肪组织或胸膜,或在镜下见到包膜受累及,此期也属于非浸润性胸腺瘤;III期,累及心包、大血管或肺等重要组织。此期称为浸润性胸腺瘤;IV期,发生心包、胸膜种植或远处转移,也属于浸润性胸腺瘤。
非浸润性胸腺瘤行单纯手术切除即可,但是浸润性胸腺瘤术后需要补充放化疗,预防复发和远处转移。
I期II期非浸润性胸腺瘤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95%和67%-80%;而III期IV期浸润性胸腺瘤5年、10年生存率分别只有44%和27%。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