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巨大胸腺瘤 身体总没劲儿 小心胸腺瘤

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巨大胸腺瘤 身体总没劲儿 小心胸腺瘤

2017-09-08 来源:中华心胸外微创网、北京社区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胸腺疾病。与传统正中开胸入路相比,胸腔镜手术由于微创和隐蔽美观的切口设计优势,使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成为公认的治疗良性小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和囊肿等的首选术式。

  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巨大胸腺瘤

  然而,直径大于3~5cm的较大实性胸腺瘤习惯上一直被认为是胸腔镜的禁忌证[1~5]。根据上述文献,参考肝癌肺癌等其它实体瘤的分期,我们定义了“巨大”胸腺瘤的标准为瘤体最大直径≥5cm。2003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对16例巨大实性非侵袭(或轻微侵袭)性胸腺瘤采用胸腔镜切除,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5~85岁,平均49.8岁。本组病例除5例合并典型的重症肌无力症状、1例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均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6例)或仅有咳嗽、胸痛等轻微非特异表现(4例)。瘤体凸向右侧(14例)或左侧(2例),未对纵隔重要结构造成压迫或侵犯。肿瘤最大径5~10cm,平均7.1。

  病例选择标准:经CT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前检查提示倾向于非侵袭性者。影像学拟诊非侵袭性胸腺瘤的具体标准包括: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②包膜完整;③与大血管间存在脂肪间隙;④不接近无名静脉;⑤无其他影响胸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1.2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平卧位,以肿瘤凸向的一侧为手术侧,并垫高30°。3个胸腔镜手术切口位置与重症肌无力手术相同:观察孔位于第5肋间腋中线,2个操作切口分别位于第3肋间腋前线和第5肋间腋前线(女性位于乳腺下皱襞)。第5肋间切口适当扩大至2.5~3cm以方便牵引和标本取出。手术开始前于胸腔镜下进一步评估肿瘤的侵袭性,确保腔镜切除的安全性。巨大胸腺瘤胸腔镜手术最担心的是其与无名静脉的关系,因为瘤体的遮挡常会造成胸腺上极附近显露的困难。先完整切除肿瘤,再切除剩余胸腺。首先,自胸腺下极开始,以电钩沿肿瘤边缘切开术侧的纵隔胸膜,再以吸引器头或纱布球(“花生米”)钝性分离肿瘤与心包间的粘连,推开对侧纵隔胸膜,显露胸腺峡部,以超声刀切断。经充分游离后,瘤体活动度明显增加,无名静脉此时也容易显露。再自无名静脉下缘以超声刀切断胸腺及其静脉,完整离断肿瘤与胸腺峡部。将肿瘤放入无菌生理盐水袋内(Baxter),将袋口提出切口外,再围以纱布保护切口,将瘤体分块取出。然后继续切除包括双侧上极在内的胸腺组织。如伴随MG和副瘤症状,则切开对侧下半部纵隔胸膜,清除双侧隔神经前方的前纵隔脂肪组织。术毕于手术侧留置1根胸腔引流管,分层缝合肌层和皮肤,已切开的对侧纵隔胸膜无需修补。

  2.结果

  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15例,1例因瘤体侵犯了左无名静脉中转前外侧开胸完成手术。肿瘤最大径5~10cm,平均7.1cm。手术时间65~195min,平均134.1min。胸引时间1~6d,平均2.9d。术后住院3~13d,平均5.3d。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Masaoka分期:Ⅰ期10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中转开胸)。根据2004版WHO胸腺瘤组织分型标准:A型2例,AB型4例,B1型5例,B2型2例,B3型1例,无法分型2例。中转开胸病例接受了术后总剂量64Gy的放疗。随访至2009年10月,1例合并MG失访,余15例随访5~75(平均31.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4例合并MG中,2例获得持续稳定缓解(CSR),2例获得部分缓解(PR),纯红再障者部分缓解(表1)。

  3.讨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的适应证之一是Masaoka分期Ⅰ期和小于5cm的胸腺瘤[1~5]。虽然近来有关Ⅱ期病例甚至小部分Ⅲ期病例的胸腔镜切除时有报道,但对于直径大于5cm的巨大实性非侵袭胸腺瘤是否符合胸腔镜手术适应证这一并非少见的情况,尚缺乏专门研究,仅有部分作者介绍了有限的经验[6,7]。基于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决定胸腔镜切除率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侵袭性而非体积的大小。因此,我们对2003年以来我科完成的16例胸腔镜巨大胸腺瘤切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手术适应证等问题。

  肿瘤的侵袭性是预期能否经胸腔镜切除的最重要因素[2]。我们依据术前CT和胸腔镜术中探查两个方面表现判断肿瘤侵袭性和可切除性。非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有以下5个特点: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②包膜完整;③与大血管间存在脂肪间隙;④不接近无名静脉;⑤常凸向一侧胸腔[8]。术中判断非侵袭性的方法为:瘤体具有完整而光滑的包膜,活动度较好,推挤时可在纵隔胸膜下“滑动”。肿瘤上缘过高,遮挡甚至侵润无名静脉是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

  Takeo和Kido[9~11]报道利用胸骨悬吊法增加胸骨后间隙,完成一些较大的或侵袭性胸腺瘤的胸腔镜切除,而我们采用肿瘤主体所在一侧胸腔入路,无需悬吊胸骨,也获得了满意的显露。我们采用的手术顺序与常规方法略有不同,先完整切除肿瘤,取出标本,再处理残余胸腺或前纵隔脂肪组织,这样可清楚显露无名静脉,使手术变得安全可靠。手术从胸腺下极(或肿瘤下极)开始,沿肿瘤边缘完全打开术侧纵隔胸膜,钝性加锐性分离瘤体,以超声刀切断胸腺峡部。此时瘤体活动度明显加大,可将其推向对侧纵隔,于其上缘胸腺深方找到无名静脉,沿其下缘以超声刀切断。取出肿瘤后,术野更加清晰,使后续的残余胸腺和脂肪的切除变得异常容易。

  巨大肿瘤往往被认为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但已有脂肪瘤和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等胸腔内巨大良性肿瘤成功完成胸腔镜切除的个案报道[11~13]。他们认为只要采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出色的影像系统,配合以熟练的手术技巧,大多数的障碍都可以克服[14]。我们体会,对于非侵袭性胸腺瘤来说,尽管肿瘤体积大,但其相对固定的蒂部和血管走行,结合我们多年的手术经验,决定了该类肿瘤胸腔镜切除的高成功率。即使对于本组选择的大肿瘤来说,仍有高达93.8%的切除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本组结果也说明CT检查可作为较大胸腺瘤胸腔镜手术适应证的可靠筛选手段。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在平均31.3个月的随访中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初步说明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7,15]。当然,胸腺瘤的随访时间应远远长于肺癌,巨大胸腺瘤术后5年甚至10年的随访结果仍有待观察。

  总之,我们体会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非侵袭或轻微侵袭性的巨大胸腺瘤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基于肿瘤大小制定的胸腔镜手术禁忌症这一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身体总没劲儿小心胸腺瘤

  最近,王大妈的儿媳发现,婆婆晚上总是睁不开眼,早上还好,到了晚上,别管多好的电视剧,老太太都提不起精神,还老说自己没劲儿。儿媳担心王大妈的身体,但王大妈说自己到社区医院查过了,大夫说一切指标都正常。可是过了几天,老人的症状加重了,家人就带着王大妈到北京胸科医院做了一个胸部CT,大夫看了片子之后,说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得赶紧入院做手术。王大妈顺利做了手术,术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胸腺瘤是什么,有什么症状呢?

  胸腺瘤以前很少听说,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胸腺瘤指细胞学上无恶性表现的胸腺上皮细胞肿瘤。虽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胸腺瘤,但绝大多数是在50至60岁,胸腺瘤的发生率男女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大约50%的胸腺瘤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的直接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当胸壁受累,病人可陆续出现程度不等胸背钝痛、肩胛间区或胸骨后疼痛;气管受压,出现咳嗽、气促、胸闷、心悸等呼吸困难症状;喉返神经受侵,可出现声音嘶哑,膈神经受压可出现膈肌麻痹;上腔静脉梗阻,表现为面部青紫、颈静脉怒张。有时还伴有全身症状,如出现乏力、盗汗、低热、消瘦、贫血、严重的胸痛以及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体征,常提示为恶性病变或伴有局部转移。

  根据文献报道,40%的胸腺瘤病人伴有胸腺从属全身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三分之一有两种或更多胸腺伴随疾病。这些伴发疾病的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紊乱引起,也可能有某些巧和。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伴随的疾病。5%至7%的胸腺瘤可合并红细胞再生不良症,有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的病人却有近半数合并胸腺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也是胸腺瘤的伴随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腹泻、肺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延迟等。另外罕见的合并症还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库欣综合症等。

  什么样的检查可以诊断胸腺瘤?

  对于胸腺瘤的诊断,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增强的胸部CT,它有助于确定胸腺瘤的范围,不仅可以检出体积微小(5mm以上病灶),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胸腺瘤体的存在;同时通过增强CT显示肿块是否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升主动脉、气管,显示心包、胸腔有无少量积液,以纵隔及肺内有无微小转移灶等X线胸片无法显示的情况。胸部CT可清晰地显示瘤体有无钙化及钙化程度与范围。所有侵入性胸腺瘤的病人应进行上腹部CT扫描,以检测有无膈下转移性扩散。

  另外,对于无法明确肿瘤性质的患者,可选用活组织检查,包括细针穿刺、纵隔镜、前纵隔切开术、电视胸腔镜手术等。因该检查创伤较大,且破坏肿瘤包膜完整性,影响手术效果,故很少采用。

  被诊断胸腺瘤后如何治疗呢?

  胸腺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预测胸腺瘤的良恶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有无包膜。具备完整被膜肿瘤中有85%至90%的病例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而得到治疗。

  相反,那些侵入相邻软组织、肺部、大动脉外膜或心包的胸腺瘤在术后若不进行辅助性治疗则很有可能复发。目前倾向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由于胸腺肿瘤的细胞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因而放射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谈到全身化疗,对于胸腺瘤而言,敏感性较差,是否应用,还存在着较大争议。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