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从胸腺瘤到胸腺癌的组织学变化 胸腺瘤胸腔种植的预测因素

从胸腺瘤到胸腺癌的组织学变化 胸腺瘤胸腔种植的预测因素

2017-08-15 来源:人参皂苷Rh2、Cardiothoracicsurgery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胸腺癌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浸润性生长,部分形成蟹足状分布于增生的纤维间,形成卫星灶,癌细胞以多形性或不规则形多见,细胞质淡染,核大染色质细,少数有角化。

  胸腺瘤到胸腺癌的组织学变化

  胸腺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型性小、易发生局部浸润和复发、表现为低度恶性的肿瘤,其中以胸腺瘤和胸腺癌最常见。

  胸腺癌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浸润性生长,部分形成蟹足状分布于增生的纤维间,形成卫星灶,癌细胞以多形性或不规则形多见,细胞质淡染,核大染色质细,少数有角化。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其异型性明显,细胞质少嗜碱,染色深,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并有肿瘤性坏死,肿瘤间有多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在B3型胸腺瘤,主要表现肿瘤性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该类肿瘤细胞体积大而细胞质少,核大、圆,异形少,有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未见肿瘤性坏死。

  在多数情况下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可以通过组织学变化明确诊断。如前者可以出现分叶状结构、肿瘤内淋巴细胞表达TDT、CD1a呈阳性,而后者缺乏上述变化特征。但少数胸腺肿瘤活检或穿刺标本由于样本小,有时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在判断该类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生物学指标时需要相关的免疫组化标记作辅助。

  从胸腺瘤到胸腺癌是早期无法预测的,如果在发现胸腺瘤的早期,就能够服用药物配合手术进行预防,那就不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胸腺癌到胸腺瘤常常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如果能够及时检查发现,就能够防止胸腺癌的发生。

  胸腺瘤胸腔种植的预测因素

  胸膜腔是胸腺瘤患者术后同时或异时性肿瘤播撒的常见部位。为了更好的预测胸腺瘤患者术后胸腔播散的危险因素便于更好的制定治疗和随访策略,来自美国的Mohamed K. Kamel医生等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nn Thorac Surg杂志上。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数据库(2000至2014年)中病理证实为胸腺肿瘤的患者资料(不含神经内分泌肿瘤)。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明确胸腔种植(同时或异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P<0.20的因素纳入多变量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用于评估发生率的效果,以及肿瘤大小与胸膜转移相关性的截点。

  该研究纳入162例胸腺瘤患者。术中确定发现存在胸膜结节4例(2.5%),随访中发现15例(10%),平均随访时间为34月(12~71月)。单因素分析表明肉眼包膜/器官侵犯,术前穿刺/手术活检,诱导治疗,病理肿瘤大小和世界卫生组织类型为B3/C为胸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表明,穿刺/手术活检(HR=9.45),肉眼包膜侵犯(HR=10.18)和肿瘤较大(HR=1.34)是胸膜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者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病理肿瘤大小和胸膜转移之间的关系(曲线下面积为0.78),根据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最佳的截点,当肿瘤大小为6.5cm时患者胸腔种植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和50%。总体而言,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和30%。

  该研究表明,胸腺瘤患者出现胸膜转移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研究者认为病理学肿瘤大小是胸膜种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可在术中予以评估。由于术前穿刺活检也是胸膜传播的独立预测因子,所以术前应慎重考虑。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建议进行胸腔探查。然而,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并评估新的治疗策略(胸膜腔探查、新辅助治疗等)在减少胸膜转移中的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