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还需要放疗吗?儿童压迫胸腺瘤和大量心包积液
摘要:当麻醉医生要给有胸腺瘤和心包积液的患者安全实施麻醉的时候,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在麻醉诱导过程中,CT可以提示病变的程度并能提供给我们这些病变如何相互影响患者心肺系统功能的线索.
在完全切除的II期和III期胸腺瘤中,术后放疗(PORT)的作用目前仍不明确。许多研究并没有在早期胸腺瘤中发现显著的生存获益,但是有报道术后放疗有更好的纵隔和局部控制。国际胸腺
恶性肿瘤兴趣组(ITMIG)建立了一个前瞻性的和一个回顾性的多中心的国际胸腺恶性肿瘤数据库。前者是目前最大的胸腺恶性肿瘤数据库。来自MSKCC的AndreasRimner团队使用ITMIG回顾性数据库进行分析,排除了胸腺癌、胸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术前或者姑息放疗的患者。研究共纳入了1263例1990年-2012年的完全切除的(R0)Masaoka或者Masaoka-Koga分期II期或III期的胸腺瘤患者,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有无差异。所有的病人分别接受单独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术后放疗。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治疗+PORT放疗的患者中位生存年龄更小,拥有更高比例的瘤旁综合征、更高比例的III期肿瘤、更大的肿瘤尺寸、更高比例的B1/B2/B3型胸腺瘤以及更高比例的
化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术后放疗的II期和III期病人总生存较单纯接受手术的患者显著提高(P=0.005,这种显著的总生存提高在单独的II期或III期胸腺瘤中也分别被证实(II期:P=0.021,III期:P=0.00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早的分期(P<0.001),接受术后放疗(P=0.002),未接受化疗(P=0.006),女性(P=0.007),较小的年龄(P<0.001)是更长的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得出结论,接受术后放疗能够显著提高II期和III期患者的总生存。
该研究是基于一个大型的多中心数据库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通过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分析,得到术后放疗能够提高II期和III期患者的总生存。然而,该研究并没有在单独的II期患者中进行COX回归分析或者相应的倾向性匹配,基于基线资料不均衡的两组间的生存比较并不能严谨地说明单纯的II期胸腺瘤患者是否能够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儿童压迫胸腺瘤和大量心包积液
当麻醉医生要给有胸腺瘤和心包积液的患者安全实施麻醉的时候,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在麻醉诱导过程中,CT可以提示病变的程度并能提供给我们这些病变如何相互影响患者心肺系统功能的线索。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面部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的11岁儿童,他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病例。
显示纵膈肿瘤有明显的主动脉包绕和气管-支气管压迫。主动脉受压严重增加了后负荷,心包积液降低了前负荷,这些都使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气管和支气管的受压变窄程度是我们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为麻醉诱导引起的外附肌肉松弛可以使气道和肺内
血管进一步受到压迫。
显示纵膈肿瘤伴有上腔静脉受压、心包积液和右心房扩大。心包积液降低了右心室的扩张,同时也降低了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和心输出量。血管受压或低通气-高碳酸血症直接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了右室后负荷的增加,这也降低了左室的前负荷。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颈部充血肿胀,使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并降低了心脏前负荷。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上腔静脉受压的患者应该在下肢开放静脉通路以确保
药物和液体的输注。右心房扩张意味着右室压的增加,提醒我们麻醉医生此时一定要注意心脏代偿能力耗竭的发生。
因此,对于纵膈肿瘤的患者麻醉医生在诱导前一定要复习患者最近的CT检查报告。CT结果可以提示我们在血流动力学控制和气管塌陷时是否需要抢救用体外循环或是硬性支气管镜。避免使用心血管抑制性麻醉药、滴定法提供逐步加深的镇静或许会是一个更安全的方法。对于经皮进行心包积液引流,使用局部麻醉就足够了!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