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属胸外科常见疾病,目前在各家医院广泛开展诊治工作。谈及胸腺瘤各型各期的准确定性及治疗方案,国内外各家医院及研究所提出的论点差异较大。
直至今日,国际医师协会尚未能制订出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近年来胸腺瘤的诊疗现状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供大家参阅。
准确概念
胸腺瘤并非胸腺肿瘤,仅指来源于胸腺上皮的肿瘤。起源于胸腺淋巴细胞可以生成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胸腺内分泌细胞可以生成胸腺类癌、小细胞癌,其他少见类型如脂肪瘤、胸腺囊肿、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等。
临床上 90% 的胸腺肿瘤都是胸腺瘤,但不能把两者概念混为一谈。胸腺瘤生长缓慢,被称之为「惰性肿瘤」。因 I、II 期胸腺瘤切除后复发率低,既往有「良性胸腺瘤」说法,目前认为胸腺瘤系潜在恶性肿瘤,应注意监视。
流行病学
在中国,胸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 0.15%-0.17%,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0.2%-1.5%,可能与 EB 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基因有关。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统计显示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当,高发年龄位于 40-60 岁,年龄越小,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在胸外科,胸腺瘤却是最为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占 47%-50%,在所有纵隔肿瘤中占 20%,其中 10% 异位于颈部或中后纵隔。
临床表现
胸腺瘤患者无不适,此类人群多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大部分病人肿瘤属包膜完整、体积较小的 Masaoka 分期 I-II 期。当胸腺瘤增大时会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患者产生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喉返神经、膈神经、食道、心包等重要结构时会出现颜面水肿、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心包压塞等恶劣并发症。
约 30% 胸腺瘤患者会出现副瘤综合征,其中重症肌无力(MG)最多见,报道显示 10%-50%,且多见于 B2 型胸腺瘤,其余包括: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多肌炎、肾病综合征、Sjogren 综合征等。
胸腺是内分泌器官,也是淋巴器官,是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参与自身免疫过程,可能是胸腺瘤并发副瘤综合征的原因,具体机制至今尚未能完全阐明。
诊断及鉴别诊断
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胸部 CT。纵隔云集气管、食管、心脏及大血管,由于上述脏器的遮挡,胸片仅能发现体积大的胸腺瘤,表现为纵隔增宽,单纯依赖胸片易漏诊。
胸部增强 CT 为诊断胸腺瘤最实用的影像学方法,不仅能发现体积较小的胸腺瘤,辨别位置,且能很好地了解胸腺瘤的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对周围脏器的浸润情况,初步判断良恶性,并指导外科医师制订手术方案,提示术中需注意避免误伤的结构。
非侵袭性胸腺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与周围结构间存在低密度结构,易完整切除。侵袭性胸腺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沿周围脏器间隙浸润性生长,常有囊变坏死,偶见钙化。
相对于 CT 无明显优势。氟-18-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成像可以根据 FDG 摄取程度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并发现肿瘤转移。副瘤综合征提示胸腺瘤可能,一些微小胸腺瘤也因此被筛选出来。
胸腺瘤确诊需病理,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肿瘤由于标本少、诊断率低,已基本弃用,介入粗针活检或经纵隔镜或胸腔镜活检肿瘤是当前主流手段,相关报道确诊率达 60%-100%,偶有通过奥曲肽扫描(octreotidescanning)确诊报道,但未能推广。
需要强调的是,活检术仅适用于一些晚期胸腺瘤已有远处转移或瘤体包绕大血管、气管已失去切除机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胸腺瘤切除率逐渐提高,活检术呈下降趋势。
需要与胸腺瘤鉴别的是淋巴瘤、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disease)、畸胎瘤、胸廓内甲状腺肿、纵隔型肺癌等。淋巴瘤、巨淋巴结增生症起源于淋巴结,可以位于其他纵隔分区或肺门。
显示淋巴瘤密度均匀,增强描述显示轻度强化,包绕血管生长,形如「半月」征,但不易压迫血管,区别于侵袭性胸腺瘤?胸廓内甲状腺肿患者常可在颈部扪及肿大甲状腺,CT 见肿块上极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密度不均,部分伴钙化。纵隔型肺癌往往偏一侧纵隔胸膜,形状不规则,虽与纵隔关系密切,但起源于肺。
肿瘤分型与分期
在 1999 年制订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沿用至今 A 型胸腺瘤: 髓质型或梭形细胞胸腺瘤;B1 型胸腺瘤:富含淋巴细胞胸腺瘤;B2 型胸腺瘤: 皮质型胸腺瘤;B3 型胸腺瘤:上皮塑或非典型或分化好的胸腺癌;AB 型胸腺瘤:混合型胸腺瘤;C 型胸腺瘤: 胸腺癌。
胸腺瘤分期目前主流应用的是 WHO 在 1999 年制订、2004 年修订的胸腺瘤分期(Masaoka 分期)。手术范围及是否完整切除肿瘤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成为共识,早在 1982 年胸腺肿瘤研究组提出了 GETT 分期。Haniuda 分类法主要侧重于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表 1)。
治疗方法
一、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胸腺瘤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 I、II、大部分 III 期肿瘤,手术死亡率 0.7%-4.9%,平均 2.5%。
胸腺瘤手术切除率较高,Kondo 等报道 1098 例胸腺瘤 I、II、III、IV 期切除率分别为 100%、100%、85%、42%。而完整切除与预后密切相关,Regnard 等报道 307 例完整切除胸腺瘤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 80%、78%、75%、42%,1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8%、73%、30%、8%,相对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效果好。
相比于完整切除,III 期和 IV 期胸腺瘤完整切除、次全切除及未手术者 5 年生存率下降至 93%、64%、36%。Maggi 等报道侵袭性胸腺瘤完整切除和次全切除 5 年及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 80%、59% 和 73%、44%。
微创手术。VATS(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胸腺瘤切除术适用于胸腺瘤偏向于一侧患者,目前已广泛开展。微创手术突出优势为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基本达到开胸手术效果,缺点是完成直径大或 III、IV 期肿瘤难度高。
双侧胸腔 VATS 手术有助于同期切除对侧胸腺及脂肪组织。除了双侧胸腔入路手术,也有颈部-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过程复杂,但完整切除率得到了提高。
达芬奇外科机器人操作系统向外科医师提供高清放大三维图像,属微创手术范畴。董国华等报道 31 例平均手术时间 62 min,术中平均出血 54 ml, 术后住院 5-19 天,均顺利出院,临床效果确切?该术式缺点是机器人操作系统价格昂贵,学习周期长,难以普及。
胸骨正中切口人路胸腺瘤切除+纵隔脂肪扩大清扫术,主流学者认为该术式是胸腺瘤的标准术式, 尤其针对于 III、1V 期肿瘤或伴 MG 等副瘤综合征患者。该术式术野暴露好,手术范围大,有利于切除受累器官,如心包切除、气管切除、血管置换,同时完全清扫纵隔内异位胸腺。
等 [2°报道行上腔静脉或头臂静脉修补或置换术术后易并发机械通气、移植血栓、肾功能衰竭,但随访 18-24 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
肿瘤复发的外科治疗。胸腺瘤无论分期完整切除后均有复发可能,I、II、III、IV 期分别为 0.9%、4.1%、28.4%、34.3%。发现 I 期肿瘤复发平均约 10 年,II、III、IV 期平均为 3 年,总体平均约 5 年。
等报道术后复发时间为 11.6-109.6 个月,平均 36.4 个月。其中 81% 为局部复发,位于纵隔区,9% 出现胸膜、肺、肝脏、骨等远处转移,11% 两者兼有。50%-67% 复发患者仍有手术机会,特别是局部复发患者,首选再次手术切除,根据个体情况制订手术方式,完整切除率 45%-71%,平均 62%。
再次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理想,5 年生存率与未复发患者相近,10 年生存率达 53%-72%,较未完整切除者明显延长(90.9% 对 44.7%)。
二、放疗和化疗
既往大多数学者认为胸腺瘤对放疗敏感,可以使患者获益。近来则认为胸腺瘤完整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不能降低复发率,不改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I 期胸腺瘤不需放疗已为大家共识。
一项 592 例 Meta 分析认为术后放疗对完整切除的 II 期肿瘤无治疗获益,Utsumi 等报道 324 例亦不推荐 I、II 期胸腺瘤术后放疗。但 Mornex 等报道 II 期胸腺瘤术后放疗使复发率由 30% 降至 5%。
美国国家癌症网指南推荐 II 期及以上患者术后放疗,对于完全切除患者剂量推荐 50-60 Gy。不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属必须辅助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已得到临床验证,受到广泛认可,美国国家癌症网指南推荐有该类人群放疗剂量应大于 60 Gy,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对于 III、IVa 期胸腺瘤实施术前放疗可以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
术前诱导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相关报道术前使用 ADOC 方案(阿霉素+顺鉑+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诱导化疗有效率 62%-100%,完全切除率 43%-69%,病理完全缓解率 8%-31%。
等报道使用 CAP(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强的松方案有效率 77%,完全切除率 76%,病理缓解率 38%,中位生存时间超过 5 年。对于 HI、IV 期及进展期胸腺瘤,目前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效果较佳,常用的方案有 CAP、EP(依托泊苷+顺鉑)等。
有报道 CAP 方案化疗有效率 50%,中位生存时间 11.8 个月; 使用 EP 方案化疗有效率 56%,中位生存时间 4.3 年;使用 AD0C 方案有效率 90%,中位生存时间 15 个月; 使用 PC(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有效率 35%。胸腺瘤对化疗相对敏感,各家报道差异较大,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不多,亟待发现最佳化疗方案。
三、信号通路与靶向治疗
胸腺瘤上皮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药物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相关基因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i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ras、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等, 虽然积极探索,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HER1,ErbB1)基因位于人第 7 号染色体(7p11.2),是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tyrosinekinases,RTKs)的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脏器。EGFR 基因活化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影响细胞的运动、黏附,与肿瘤密切相关。
一项 227 例胸腺瘤与 41 例胸腺癌相关研究表明胸腺瘤 EGFR 免疫组化阳性率平均 70%,胸腺癌为 53%。Girard、Su?zuki、Ionescu 等进一步研究发现 EGFR 表达或扩增强弱与肿瘤级别相关,可以通过此途径确认肿瘤分化程度。
很少有报道大宗病例发现胸腺瘤 EGFR 突变,在一项 158 例胸腺瘤中仅发现 3 例突变,且与基因高表达无关。一项 26 例胸腺瘤患者使用 EGFR 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临床试验后部分缓解 1 人,稳定 15 人,无完全缓解者。
是一种具备 TK 活性的跨膜生长因子,在胃肠间质瘤呈高表达,经 Kit 抑制剂伊马替尼及苏尼替尼治疗有效。一项研究发现 291 例胸腺瘤 Kit 免疫组化阳性率平均 2%,97 例胸腺癌阳性率高达 79%,两者间差异明显。有关 Kit 突变率研究结果令人沮丧,70 例胸腺瘤显示突变率仅 7%。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伊马替尼治疗 B3 型胸腺瘤 7 例,稳定 2 例,进展 5 例。
综上所述,胸腺瘤患者通过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还是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在今后的基础与临床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1)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诱导放化疗再手术。
(2)不断改良并推广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并清扫纵隔区脂肪组织。
(3)探讨胸腺瘤产生副瘤综合征的分子机制。
(4)寻求各期肿瘤最为合理的治疗模式。
(5)从基因层面阐明胸腺瘤的发生机制,明确信号通路并研制出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
重症肌无力切除胸腺瘤可以痊愈吗?
我们在门诊和病房诊治病人,根据病人的病情,建议患者做手术切除胸腺瘤时,很多患者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切除了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就可以痊愈吗?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在切除胸腺瘤后,绝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在较长时间内不复发肌无力症状,然而,仍不能认为其达到“治愈”的状态。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MG合并胸腺瘤的治疗并不是单纯手术切除就可以治愈的,理想治疗效果的取得还与中医药治疗的参与、术后的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等密切相关。
胸腺瘤临床分期:Masaoka法
胸腺瘤的治疗与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病理分型WHO分型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现在来了解一下胸腺瘤的分期问题,临床上最常用的并最有效的胸腺瘤分期方法为Masaoka法。
胸腺瘤临床分期:Masaoka法
Ⅰ期:大体有完整的胸腺包膜,且镜下无包膜侵犯;
Ⅱ期:大体肿瘤侵犯纵膈脂肪组织或纵膈胸膜,或镜下侵犯包膜;
Ⅲ期:大体肿瘤侵犯心包、大血管或肺组织;
Ⅳa期:有胸膜、心包种植或转移;
Ⅳb期:有淋巴或血行远处转移。
合并胸腺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无远处转移的胸腺瘤一经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未合并胸腺瘤的患者,二者手术切除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术中一般切除胸腺、周围脂肪组织以及胸腺瘤,后者切除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即胸腺扩大切除术。
术后的综合治疗的选择
术后根据胸腺瘤病理分型(临床常用2004年WHO分型)、胸腺瘤临床分期、术中胸腺瘤的切除干净程度相应的选择术后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等。
术中完整切除:
①Ⅰ期胸腺瘤或术后病理分型为A型胸腺瘤的,术后可不放疗,只需定期复查胸部CT即可。
②Ⅱ期—Ⅳ期胸腺瘤、病理提示为B型、AB型或C型的胸腺瘤术后应考虑放疗,同时定期复查胸部CT。
术中不完整切除:
①镜下可见肿瘤残留的A型、B型、AB型胸腺瘤,一般术后应放疗,而C型则应术后放疗并可联合化疗,二者均需定期复查胸部CT。
②肉眼可见肿瘤残留的,无论病理分型为哪一类,均应术后行根治性放疗或联合化疗。
临床上,对于有胸腺瘤的病人,无论其是否合并有重症肌无力都是按这种方法来决定治疗的。
由于合并MG的胸腺瘤可以是WHO分类A、B1-3、AB中的任意类型,其中多为B型胸腺瘤,尤以B2型为著,因此,MG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术后一般都需要行放射治疗。
中医药治疗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的范畴,其发生不外乎先天脾肾不足,后天失养,病机特点是脾胃虚损,根据这一病机特点,中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常以大补脾胃为法,中药内服常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此外配合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特色疗法,常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术前、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能够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其远期有效率也远比单纯西医治疗高。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
健客价: ¥126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健客价: ¥73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 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 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 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健客价: ¥33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健客价: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