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是前纵隔的常见肿瘤之一,由于存在局部外侵、播散、复发和远处转移,使其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为低度或潜在恶性。目前,胸腺瘤的组织学分类方法较多,不利于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本文对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以及与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关系进行探讨。
收集2005-2009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腺瘤20例,其中7例经手术切除,4例剖胸探查,9例穿刺活检。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7-71岁,平均48.7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咳嗽、乏力等症状,部分呈渐进性加重,5例因上腔静脉综合征就诊,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体检发现。
使用siemenssensation4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横膈,层厚5-6mm,感兴趣区用1-3mm薄层扫描,运用工作站行血管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进一步显示胸腺瘤与纵隔血管的关系。增强用优维显100ml,注射速率2.0-3.0ml/s。重点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及周围肺组织和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同时观察有无胸膜种植、肺转移及远处转移。病理学分型参照who(1999)胸腺组织病理分型方法分为胸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在成人原发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据国际癌症协会统计的资料显示其总体发病率为0.15/100000。然而,它却是前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占前纵隔肿瘤的20%。
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恰当处理的晚期胸腺瘤预后很好。完整切除被认为是长期预后最重要的预测因子,早期疾病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由于纵隔解剖学的限制,局部进展的胸腺瘤仍然是手术切除挑战,因而常通过新辅助化疗来提高切除率。
完整切除是恶性胸腺瘤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当忽略放化疗对不可切除的或复发性患者的治疗作用时,不完全切除或斑块切除受到了质疑。因此有必要确定影像学是否能预测不能完全切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a、ab、b(b1,b2,b3)、c型。纵隔分区按九分法划分。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