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症状?疗程不够、易复发
摘要:哮喘的发作只是冰山的一角,即使没有哮喘症状,慢性呼吸道炎症依然存在。大部分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只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彻底消除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
在医学日益发达,儿童疾病日渐减少甚至消失的大背景下,曾经不起眼的儿童
哮喘却大行其道,成为家长们的心腑大患。具体的表现就是,小孩患哮喘的比例越来越高,症状越来越严重,医疗干预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环境的恶化等客观因素不容忽视,但其中的心理因素也值得探讨。
小儿哮喘的心理意义。一般来说,很多疾病,都和可检查的器质病变相关联。但也有一些症状,检查不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是由持续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叫做心理状态的躯体化,就是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心理状态。比如一个人内心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自己没有觉察,不会有意识的放松自己,就会出现
心脏病的症状。小孩子无法准确觉察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也会通过躯体症状的方式来表达。哮喘的症状生理表现是喘不过气来,小儿哮喘还原成心理语言就是:爱太浓太多,喘不过气来,我需要空间。
发作时才治疗
哮喘的发作只是冰山的一角,即使没有哮喘症状,慢性呼吸道炎症依然存在。大部分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只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彻底消除炎症,使哮喘完全控制,不再发作。
对疾病认识不足
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哮喘患儿家长容易走两个极端。
一是对患儿的病情重视
不够,对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炎症认识不足,没有长期用药的思想准备,重视哮喘发作时治疗,而忽视缓解期治疗,在治疗中病情稍有好转便自行减量或停药,同时不注意让患儿远离过敏原。
另一极端表现为家长对患儿病情过于敏感,家长的这些紧张情绪反过来又会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存在心理负担,大多不愿承认孩子患有哮喘,影响了及时治疗。管理教育力度不够。管理教育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总之,哮喘治疗是长期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治治停停。在坚持不懈的治疗过程中,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医师-病人-家庭”的伙伴关系,争取让孩子主动地参与治疗和预防,同时帮助孩子舒缓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防治依从性,才能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