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诊查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2017-10-3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病的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治标是缓解发作,治本是防止复发,亦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肺脾气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属于中医“哮病”和“鼻鼽”的范畴。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78%鼻炎患者伴发哮喘,58%哮喘患者伴发鼻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已取得共识,即所谓“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由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源于呼吸道的连续性,目前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新的病名。而中医药治疗更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证,个体化治疗。我们就近年来一些治疗经验和体会叙述于后。
 
  1、肺脾两虚为本,饮为标,外邪侵袭往往是诱发因素
 
  肺主气,肺气能温煦润泽肌肤,卫为阳气,出于上焦,亦能温养脏腑肌肉。鼻为肺窍,与肺气密切相关,肺的功能失常,常引发鼻的病变。过敏性鼻炎患者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遭外邪乘袭,导致肺气失宣,发为鼻塞、鼻涕、喷嚏,咽痒、咳嗽等症。《诸病源候论》所谓:“肺气通于里,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若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由肺涉及脾,脾气也虚,脾失健运,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哮病的夙根。若遇气候冷热变化,饮食不当,疲劳及异味的刺激等因素诱发则可发为哮喘。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内伏痰饮,三者相合,闭塞气道,遂致呼吸困难,升降不利,触动其痰,产生喉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若鼻鼽、哮喘反复发作,由实转虚,临床可见自汗、常易感冒,食少便溏,倦怠无力,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等肺脾肾气虚的表现。
 
  2、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是本病的治疗大法
 
  本病的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治标是缓解发作,治本是防止复发,亦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肺脾气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故治疗原则益气补肺健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大多阳虚气弱,平素怯寒,自汗,容易感冒,发作前频频打嚏,目痒流泪,是肺气薄弱,卫外之阳不能充实腠理,捍御外邪。故宜补肺气、固卫阳为主,如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生脉散之类。药用党参、生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益肺气,若气虚明显可予以人参加强补气之力,临床常用生晒参;疏风则用柴胡、防风、荆芥、羌活、苏叶等。若平素消化不良,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便溏,晨起或者饭后痰多,是脾阳不振,气虚运迟,精微不能四布,积湿蒸痰。宜理温中健脾为主,如六君子汤、理中汤之类。若痰饮内伏,夜间喉间痰鸣,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基于饮为阴邪,得温始开,得阳始运之理。治从小青龙汤意温阳化饮,药用麻黄、川桂枝、细辛、白芍、姜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等。干姜乃辛温横散之品,历以横散内郁之阳气,而解散相合之寒邪者也,虽能解散寒邪,而辛温太过设无物以监制之,则寒去热留反耗阴精,变为喘促等症未可知也。故宗仲景以五味子配之,五味虽酸涩甘苦咸具,而以酸涩为多,本草言其入肾而有纳气之功,用之一以制干姜之辛热,一以保肺家之精液,一以使肺气下归于肾,得金水相生之妙,二者相伍,一开一阖,咳喘日久,肺脾有寒者宜之。若其人肾气素亏,冲任之气易于上逆,则宗“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之原则,分治脾肾,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可酌情选用;若腰i怕冷,动则喘息,酌加当归、熟地、山萸肉、紫河车、菟丝子、巴戟天等。若痰从热化或外感风热,痰热内蕴,肺失清肃症见咳喘,痰黄,浊涕,舌质偏红,苔黄。则加入清肺化痰之品,如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等方中之半夏、瓜蒌、黄连、薏苡仁等常可加入。若咯痰脓稠则可加入鱼腥草、金荞麦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