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的本质是什么?
摘要:实际上哮喘急性发作的早期突出表现为气道平滑肌痉挛,而气道炎症并不显著,48小时后才进入慢性阶段,始有典型的气道炎症特征。
科学家经长期的研究得到了共识: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
哮喘发病机制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而确立了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即过敏性)疾病的概念。
这种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点:
一、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它不同于气道的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因此称之为非特异性炎症,多种炎症免疫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参与这种炎症过程。
肥大细胞在速发哮喘反应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近代的理论认为迟发哮喘反应比速发哮喘反应更能反映哮喘的特征。
实际上哮喘急性发作的早期突出表现为气道平滑肌痉挛,而气道炎症并不显著,48小时后才进入慢性阶段,始有典型的气道炎症特征。
由此可见肥大细胞对于迟发哮喘反应不具重要性。现在认为嗜酸粒细胞是引起气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和迟发哮喘反应的关键细胞,是哮喘发病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二、炎症导致气道上皮损伤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它使气道对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刺激产生强烈反应而痉挛,导致通
气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喘鸣和呼吸困难。
换句话说,哮喘的合理的生理学特征是:
1.气流阻塞(呼气不畅,自觉胸闷、憋气,肺功能降低等),但可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而逆转;
2.气道对各种刺激的高反应性;
3.气流受限呈周期性或发作性。这一组功能性改变的发生最可能为局限于气道的炎症过程的结果。
上述理论表明哮喘的最重要的治疗应建立在消除或抑制气道炎症的基础上,支气管舒张剂虽可缓解症状,但不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合理的治疗方案应当包含适当的抗炎
药物和支气管舒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