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病因 > 哮喘发作原因可能是惊恐障碍!

哮喘发作原因可能是惊恐障碍!

2017-04-2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般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两肺听诊可有散在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以及肺功能检查可有阳性发现,本例没有上述体征。

   患者,女,43岁。以“发作性胸闷、气短3个月”为主诉入院。

  3个月前在商场购物时突然感到胸闷憋气、心脏跳动加快、头晕、口干、出虚汗、濒死感、失控感,极度恐惧,送院后急查血常规、心电图、肺部CT、头颅CT结果均正常,自称“输液、吸氧后立即好转”,发作历时半小时左右,行心电监护24小时仍未见异常,3天后出院。
 
  出院2周在家看电视时,再次感到不能呼吸、心跳剧烈、眩晕、出汗,似乎死亡来临,第二次住院全面查体结果仍未见异常。之后间断发作,一个月内可有数十,发作,时轻时重,劳累、紧张、生气均可诱发,曾到北京、上海等医院求治,查体均未见异常。
 
  1周前,与丈夫争执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家人安抚后自动缓解,因担心发作,害怕独处,不能继续工作,门诊按“惊恐障碍?支气管哮喘待排”,收入精神科。
 
  既往史:健康。
 
  个人史:个性外倾,急躁、好胜心强。家族史阴性。
 
  查体:T36.4℃,P90次/分,R22次/分,BP118/88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肺功能、D二聚体、血沉结果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准确,接触交谈合作,言谈切题,情绪焦虑,意志活动可,自知力存在。
 
  辅助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头颅MRI均正常,SCL-90:重度焦虑情绪、中度抑郁情绪;EPQ:N65分,提示神经质倾向。
 
  治疗方案:经丁螺环酮45mg/d、氟伏沙明150mg/d、阿普唑仑每晚0.8mg等抗焦虑药物应用,联合心理放松治疗,2周惊恐焦虑症状消失,疾愈出院。对症丁螺环酮抗焦虑治疗,患者于入院14日后出院。
 
  出院诊断:惊恐障碍。出院3个月后门诊随访,未再出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什么是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精神病,又称为惊恐发作或惊恐症,还可称为急性焦虑症,其特征是无法预料的、频繁的惊恐发作[2],表现为强烈的情绪活跃,而后出现预期性焦虑和恐怖回避,患者同时出现处理情绪的能力降低[3],惊恐发作患者常有显著心理障碍,出现精神疾病并发症和自杀行为的风险都很高。
 
  一项对惊恐障碍所出现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4],惊恐发作期间3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气短、窒息;最严重的3个症状是心悸、胸痛、气短;3个常见的不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症状是感觉不适、口干、视力模糊。这些惊恐障碍常见症状与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相类似,需要仔细鉴别,以防误诊。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临床表现是当患者正在进行如进食、看书、开会、散步、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时突然感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气短、口干、讲话时语言含糊、全身肌肉震颤或颤动、难以集中思想、胸闷、胸痛、胸部紧压感、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心脏剧跳、感觉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恶心、出汗、潮热或寒战、手足麻木、肌肉紧张;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感觉即将失去理智、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疯、死去以致迫切想逃脱。
 
  这种紧张且不可自已的心情使患者极度难以忍受,因而到处奔走惊叫呼救,以期寻找别人帮助以防止崩溃、心脏病发作、精神异常或竭力想逃避某种特殊情境以期惊恐停止[5]。
 
  本例有如下临床特征:
 
  ①中年女性,个性强,工作压力大;
 
  ②近3个月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口干、濒死感等症状,查体、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呼吸科会诊排除了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③精神检查发现存在心悸、胸闷、出汗、濒死感、失控感等,符合惊恐障碍的症状标准,心理测验示重度焦虑情绪、中度抑郁情绪,个性为神经质倾向;
 
  ④抗焦虑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特征,本例诊断“惊恐障碍”正确。

  鉴别诊断的要点有哪些?
 
  惊恐障碍与支气管哮喘惊恐障碍(PD)是以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的惊恐发作(panicattacks)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并伴有担心再次发作的预期焦虑,是焦虑障碍的一个亚型。
 
  本例表现“发作性胸闷憋气、心脏跳动加快、头晕、口干、出虚汗、濒死感”的呼吸系统相关症状为特征,与支气管哮喘发作十分相似,但根据以下几点可排除支气管哮喘:
 
  ①一般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两肺听诊可有散在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以及肺功能检查可有阳性发现,本例没有上述体征;
 
  ②哮喘以炎症和气道重构为诱因,本例则以心理因素、个性因素为诱因;
 
  ③存在预期焦虑症状。
 
  临床容易发生误诊的原因
 
  ①临床各科医师不熟悉精神科专业知识,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尤其是轻型精神障碍,如惊恐障碍等,以致见到什么躯体症状就考虑是某个器官或系统的疾病,而不是以一个疾病单元来解释其整个全貌,尤其是对那些实验室或辅助检查有一定阳性结果的患者,尤如“瞎子摸象”[6]。
 
  ②由于惊恐发作临床表现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精神科疾病,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躯体症状非常突出,尤以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居多,从而掩盖了精神症状,故患者会反复多次急诊,非精神专科医生一般难以识别,而造成漏诊、误诊[7]。
 
  ③由于受传统的对精神患者偏见观念的影响,患者即使被告知没有躯体疾病,建议到精神专科进一步诊疗,但仍然有许多患者宁愿反复看急诊或住其他临床各科而不愿接受相应的帮助,从而造成漏诊、误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