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后到医院去检查没有发现肺部病变,这时,哮喘患者往往就会认为自己得的不是哮喘,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原发性哮喘病本身通过这些检查是看不出来的,并且有5%—20%的哮喘病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去检查,也是看不出症状的。所以,认真正确的做好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向大家介绍些哮喘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诊断检查,肺功能检查、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NO(FeNO)浓度测定、变应原(即过敏原)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做好哮喘的诊断,对于哮喘的正确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秋冬季节比较干燥,早晚温差大,忽冷忽热,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而这个时期,也是哮喘患儿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哮喘患儿到医院治疗后病情减轻,但回到家咳嗽又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许多哮喘患儿出现哮喘反复发作,并不是药物的问题,而是家庭护理做得不够到位,对哮喘,我们不仅要在急性发作时控制它,而且还需要在急性发作后的缓解期做好正规的预防。
家有哮喘患儿,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信息,一旦天气骤变时,要注意增减衣物,寒冷或风大的天气注意减少外出和运动的频率。对冷空气过敏的哮喘儿童,最好在寒冷天气到来之前的早晨就先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对冷空气的耐受力。
哮喘患儿多为过敏体质,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是接触了某些易引起患儿过敏发作的东西:如某些食物(如坚果类、牛奶、海鲜等)、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如螨虫、花粉、动物皮毛、霉菌等)、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因此,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与这些过敏原的接触。
单纯的咳嗽,呼气时带有哨音,哮喘患儿的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当成是呼吸道感染或气管炎来治疗,以致延误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因此,当孩子咳嗽治疗时间较长时,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当孩子被确诊患有哮喘时,家中要常备药物,带孩子外出时也要随身携带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当孩子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感染等诱发,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急性发作征象,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出现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点的呼吸困难时,需要用快速缓解药物来缓解,以让呼吸恢复平稳,如果发作时症状较重,可给予氧气袋吸氧,并尽快送往医院。
很多患儿包括家长,都会对哮喘存有恐惧心理,他们很担心哮喘会随时发作,甚至因此而致命,于是在生活中遇到可能的过敏原时就精神高度紧张,必须要马上依靠药物,或者是老担心自己的哮喘会突然发作而长期使用平喘药。其实,精神的高度紧张,也是诱发哮喘发作的一个因素,所以,哮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对哮喘发作的恐惧心理,当急性发作时,也要保持镇静,避免精神紧张。另外,平喘药在气管痉挛时才能发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它并无预防哮喘发作的功能,长期服用,不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还可能会导致药物耐受,等关键时刻需要用到它时,却起不到平喘的作用了。
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70-80%的哮喘患儿还是可以得到临床控制的,而哮喘的治疗,需要将规范的临床治疗与家庭护理结合起来,需要建立医患伙伴,哮喘患儿家长要与医生经常保持联系,在遵医嘱用药的同时,做好居家护理,一般每月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一次,病情稳定以后每2-3个月就诊一次,让医生或护士来衡量孩子的病情及确定药物和剂量,检查孩子发育是否正常,检查孩子的肺功能以判断哮喘是否得到控制,即使孩子的情况良好,也要坚持做好随访。另外,在平时的家庭护理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不断咳嗽或呼吸困难而无法入睡、运动时会触发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次数增多,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情况未见好转等情况时,则需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