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气温突然下降,各医院呼吸科门诊里接诊的哮喘病人就猛增,因为哮喘病人对温度、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专家提醒大家,注意日常生活细节,可以有效控制哮喘,但需要注意几个误区。
男子早上跑步诱发支气管哮喘:
为了增强身体抵抗力,陈先生入秋后每天都去南郊公园锻炼,可总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因担心自己患上心脏病,他来到医院门诊,经过详细的诊疗,确诊陈先生患上的不是心脏病,而是支气管哮喘。
因为哮喘病人对温度、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早上跑步大口呼吸,冬季温度低便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所以冬天哮喘病患者会增加。
医生反复叮嘱,陈先生一定要长期规律用药,定期来院门诊。
“患者总认为自己不气促了,就可以脱离药物治疗,这是一个哮喘治疗的误区。”
三大误区要注意:
专家提醒哮喘患者要避免几个误区:
“不喘了就是哮喘控制了”
病人常认为不喘了就是哮喘控制了,但是一旦参加体育活动就气促了,说明实际上并未完全控制。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喘、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气道慢性炎症,随着病人年龄增大,发病次数增多,肺功能将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用药可以预防哮喘”
仅用药并不能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同时应注意避免或减少接触危险因素。
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气温气压的变化,立秋后秋季花粉期的到来,空气污染如雾霾等都可导致哮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控制哮喘就是单纯的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定期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
包括自我监测、自我管理,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