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诊查 > 西医的肺炎=中医的喘嗽,如何诊治呢?

西医的肺炎=中医的喘嗽,如何诊治呢?

2016-12-25 来源:呼吸病专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发热、烦躁,咳嗽而喘,吸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口渴面赤,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

  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对于喘症很多家长都特别惶恐、害怕,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肺炎,正确了解本病的成因及预后,可以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本病,只需抓紧治疗,不要耽误,都是可以治愈的。

  上一期我们讲了肺炎喘嗽的病因及诊断要点,那么这一期,我们继续聊一聊它的诊治方法。

  分型诊治

  1

  风寒闭肺

  症状: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脉象浮紧。年龄较长的儿童,常自诉恶寒体痛(常见于冬季)。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杏仁葱头豆豉苏子陈皮莱菔子半夏桔梗白前等药。

  2

  风热闭肺

  症状:发热恶风咳嗽气急,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舌苔薄白微黄,脉象浮数。重证则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口渴烦躁,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而干,舌苔黄,脉象浮数而滑。

  治法:轻症可用银翘丸水化开服用;重症应宣泄肺热,化痰定喘。

  方药:药用石膏黄芩山栀板蓝根鱼腥草天竺黄竹茹瓜蒌皮制大黄等药,口渴甚者可酌加沙参生地石斛等清热养阴的药品。

  3

  痰热闭肺

  症状:发热、烦躁,咳嗽而喘,吸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口渴面赤,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在重症风热闭肺用药基础上加葶苈子桑白皮川贝母紫绀严重者可加丹参、当归、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4

  阴虚肺热

  症状: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赤(樱桃红色)干咳无痰,舌苔光剥,质红而干,脉象细数suo(小而快)。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地骨皮、青蒿、百部、川贝、炙杷叶等。

  4

  肺脾气虚

  症状:低热起伏不定,面色偏白少血色,容易汗出,咳嗽无力,喉中痰鸣,痰色稀白,气喘不甚明显,精神萎靡,身体疲倦,消瘦纳呆(不想吃饭),大便溏薄(不成形),舌苔白滑,舌质偏淡红,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陈胆星、紫菀、款冬花、炙甘草等。

  变证(危重证侯)

  1

  心阳虚衰

  症状: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并可出现瘀块并迅速增大,舌苔薄白,质略紫,脉象微弱疾数。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附子、人参、龙骨、牡蛎、炙五味子、麦门冬、当归、红花、丹参、赤白芍、炙甘草等,以温阳救逆、和营护阴、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为治。

  2

  内陷厥阴

  症状:壮热神昏、烦躁谵语(说胡话),四肢抽搐,口噤(说不出话),项强(脖子硬、转动不灵活),两目上视,舌红绛,脉弦数。

  此时为病情严重、邪热内陷心包,扰动肝经,热盛动风(肝风内动),化火伤阴,有垂绝之势。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羊角、钩藤、茯神、生地、赤白芍、石菖蒲、郁金、生甘草等药,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亦可随证选用。

  病至变证时已是极危重之时,应抓紧时间,争分夺秒,送医急救。

  中成药的选用

  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3次,用于风热闭肺证。

  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用6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风热闭肺证。

  3、穿琥宁注射液,每次5-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痰热闭肺证。

  4、养阴清肺口服液,1岁以下每次2.5ml,1-3岁每次5ml,4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两次,用于阴虚肺热证。

  5、参麦注射液,每次5-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于气阴虚脱证。

  预防与护理

  预防:

  1、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冬春季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预防各种时行疾患;

  2、合理喂养,提倡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衣着要注意寒温适宜,较大儿童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劳动,以增强体质,减少感昌的发生。古人云:“要得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切记;

  3、先天禀赋不足发育较差的小儿,最易罹患肺炎,应予积极防治。

  护理:

  1、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及室内适当温度、湿度;

  2、保持安静,经常变换体位,多喂开水;

  3、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食油腻、荤腥、辛辣刺激食物,少甜食,以免生痰助热;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重症患儿要加强巡视、吸痰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