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目前,很多人对糖尿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关于细菌与糖尿病的关系,此前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2015年2月24日,发表在mBio上的一项研究中,爱荷华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能也是由细菌引起的。
结核病的治疗有它的特殊性。简单地说就是要早期、联合用药、规律治疗,疗程至少6~8个月。如果不能坚持合理和规律用药就会产生结核菌耐药,造成惨重的后果。
空腹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肝糖原的分解或糖异生。酒精具有抑制糖异生的作用。因此,在肝糖原储存不足(如空腹饥饿状态或有肝病)情况下,大量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当血糖浓度增高时,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当血糖浓度明显降低时,则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以此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胰岛素瘤具有自主分泌胰岛素的特性,即使血糖浓度不高,胰岛素分泌也不受抑制,从而导致低血糖发作。
糖尿病患者浑身乏力大多数是病人出现低血糖情况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乏力只是一种症状,就是俗称的“没劲”、“无力”、“困倦”、“疲乏”、“疲劳”等。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很多种,常被分为生理性乏力和病理性乏力。简单来说,生理性乏力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乏力,而病理性乏力就是疾病引起的乏力。
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仅有约50%得到了确诊;在确诊的患者中,仅有约50%接受了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只有约50%实现了治疗目标;在实现治疗目标的患者中只有50%实现了理想的结果,避免了长期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