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因其外形像鸡的眼睛而得名,最早在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被称为“肉刺”,到了清代的医学书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才称之为“鸡眼”,原文如下:“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留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
通俗地讲就是足部外层皮肤因摩擦、受压,引发局部皮肤角质增生,并不断向里推进,呈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局部受压时,角质栓尖端会刺激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而引发疼痛,一般好发于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容易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
脚上长了鸡眼很难受,走路就像鞋底扎了根针,每走一步都是扎心的痛!自从脚上长了鸡眼,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恨不得能倒立走路~~~
"鸡眼"偏爱哪种人?
1、第一种就是明知鞋子不合脚还非要穿的人,想来穿着高跟鞋的美女们肯定深有体会吧。
2、第二种就是长时间站立和走路多的人。
3、先天足骨畸形的人足部更易受到挤压、摩擦,因此患有先天足骨畸形的人也容易患有鸡眼。
4、超重和患有糖尿病的友友们也是鸡眼的高危人群哦。
不幸中了“鸡眼”的招,
怎么办?
1、因“鸡眼”的形成跟摩擦和挤压有关,因此首要办法就是去除诱发鸡眼的外部因素,例如:尽量穿宽松柔软的鞋子和棉质袜子,穿鞋的时候最好垫一块厚鞋垫,在受压的相应部位剪一个洞,把鸡眼周围的部分垫高,让鸡眼“腾空”,减轻对受伤部位的压迫、摩擦。如果是脚趾之间的挤压产生的鸡眼,可以用棉球或硅胶垫将两个脚趾分开。有先天足骨畸形的人建议穿由足踝专科医师推荐的矫正鞋垫。
2、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一些腐蚀性的药膏,如40%水杨酸、40%尿素乳膏、12%乳酸乳膏。在这里建议各位小主尽可能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但有些人可能早就按捺不住性子点开“X宝”开始寻找五花八门的“鸡眼膏”在脚上乱涂一气了~~~
用于鸡眼。
健客价: ¥8用于鸡眼。
健客价: ¥5本品适用于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及衣原体等对本品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下列感染: 1. 尿道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前列腺炎、淋病、膀胱炎、附睾丸炎、宫内感染、肾盂肾炎、肾盂炎、肾盂膀胱炎等。 2. 浅表性化脓性感染:痤疮、扁桃体炎、肩周炎、毛囊炎、脓皮症、疖、疖肿症、痈、蜂窝组织炎、汗腺炎、皮脂囊肿
健客价: ¥48用于鸡眼。
健客价: ¥7.5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健客价: ¥26用于鸡眼。
健客价: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