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皮肤安全度过寒冬
我们都知道,皮肤失水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中空气的“饥渴”程度:如果周围的空气很“渴”,就会想尽办法从我们的皮肤里“吸”取水分,皮肤失水就会加快;
如果周围空气已经喝饱水了,对于皮肤里的水就不再感兴趣了,那么皮肤也就停止向外失水了。
那怎么知道空气渴不渴呢?
首先要看空气已经喝了多少水(空气里的水蒸气含量,黑话叫做“绝对湿度”)。
然而这还不够,还要看空气的胃口有多大——同样是喝了一杯水,对于一只猫来说可能就已经喝饱了不想再喝了;
而对于一头大象来说可能只是“洒洒水啦”,哥还渴着呢~(这个空气的胃口,黑话就叫“饱和绝对湿度”)
所以绝对湿度和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才能更好的反应空气的“饥渴”程度——而这个比值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空气湿度(也叫“相对湿度”)。
就像我们人的胃口是时常在变化的,空气的“胃口”也会变:天热(温度高)的时候,空气的胃口就会更好,能喝更多的水;而天冷了(温度低),它装水的能力也会下降。
而在冬天,即使空气里水含量不高,但是因为空气的胃口也变小了,本来它对于吸取皮肤里的水也是兴趣缺缺;
但是如果这时候开了热空调,房间温度上去了,空气一下子“胃口大开”,即使空气里水含量没有变化,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空气的胃口了——它开始贪婪的吸收皮肤的水分…
夏天一般空气湿度都比较大,也就是空气里本来带了很多水蒸汽,当然因为高温,这时候空气的胃口也大,肚子里装这点水完全不在话下。
但是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就是不停的把高温空气吸进去,降到很低的温度(一般是五度)再放出来:对于携带着大量水蒸气的热空气来说,这种突然遇冷让它很“倒胃口”。
——低温让它胃口变小,再也装不下这么多水蒸气,只能在空调里把水都“吐出来”(水蒸气凝结成水)。
——等它变成冷气从空调里再放出来时,在环境影响下温度又有回升,“胃口”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原来携带的水已经没了,只能又去找皮肤汲取…
所以夏天的制冷空调,就是一部皮肤抽水机:如果你看到夏天的空调外机滴滴答答的滴冷凝水,不用怀疑,那里面也有你皮肤的贡献。
就像我们经常在后台说的一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人和人总是不平等的,而同一个房间里的空气待遇也差很多:
待在皮肤周围的空气可以很容易的从皮肤里喝水喝到饱还恋栈不去,而远离皮肤的空气渴到冒火也只能干瞪眼看着。
但是风来了就不一样了:对于空气来说风是“劫富济贫”的侠客,把已经从皮肤上喝到水的空气赶走,然后又把一批批嗷嗷待哺的干渴空气再送到皮肤这里来;
可是对于皮肤来说风就是不折不扣的恶魔帮凶了:本来只要喂饱周围的少量空气以后自己还能喘口气,现在成了“前门拒虎,后门引狼”,失水失到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走在冬天的路上,即使低温让空气的胃口很小,但是因为有风的存在,皮肤仍然会非常容易干燥。
而在室内,开空调的房间会比用暖气的房间更干,因为暖气基本上不会有风,而空调会一直吹风,特别是对于坐在风口位置的人来说,皮肤会更容易干燥。
除了给皮肤涂上厚厚的保湿霜做铠甲,来抵抗空气的压榨,你也可用通过这几个tips在冬天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皮肤:
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高,保持皮肤周围环境的凉爽,可以减少皮肤水分的散失(对于敏感皮来说,低温也可以缓解皮肤发红发烫的状况);
注意避免坐在通风的窗边或者空调的出风口;
通过额外的手段给皮肤周围的空气补水(注意不是给皮肤补水哦,因为即使用到皮肤表面,最后也是被空气抢走而不是进入皮肤。从这个角度来说,喷雾和加湿器的效果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