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预防护理 > 皮肤病护理 > 护理皮肤病的须知什么?皮肤病患者的“忌口”注意事项有?

护理皮肤病的须知什么?皮肤病患者的“忌口”注意事项有?

2017-08-14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然春季更适合外出踏青,游玩,拍一些美美的照片记录时光的美好。特别是被皮肤病缠身的朋友一定要做好皮肤病的护理,不要光顾着玩耍忽视了自身健康。

  护理皮肤病的须知

  经历了冬季,很多人都忘记了防晒,原因在于冬季温度较低,紫外线也比较弱,久而久之大家也忽视了防晒,但是进入春季,气温渐渐回暖,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也渐渐升高,而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是最高的,没有做任何防晒工作,肌肤经紫外线的伤害很容易就会引起肌肤敏感,因此在春季,肌肤防晒是必做的护肤步骤。

  皮肤病不容小觑过敏源助力皮肤病排查

  急性荨麻疹

  第一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风疹,特点是来得快也去的快。一般24小时可以消退,伴有明显的搔痒,荨麻疹的诱因比较复杂的涉及到衣食住行,还有一些药物,慢性病(糖尿病、肝病、肾病)、花粉过敏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做过敏源检测,以便于针对性的治疗。

  第二丘疹性寻麻疹,也称虫咬皮炎。万物复苏,一些蚊虫、跳蚤、臭虫螨虫等开始活动,叮咬人的皮肤,常见的部位是小腿,两个小腿,出现那种椭圆形的、水肿性的、搔痒性的一些丘疹,有的时候能够在这个丘疹中间能看到一个小眼。所以要保持卫生、杀灭害虫,尽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治疗也是对症止痒治疗等。打扫家里环境,晒被子,喷杀虫剂。

  日光性皮炎

  第三日光性皮炎,主要是对两种紫外线过敏,一个是长波紫外线(UVA),一个是窄波紫外线(UVB),一般在暴晒数小时、数天后在人体暴露的部位,比如说面部、颈部、手背出现红斑、丘疹等皮炎表现出现,甚至连成片,伴有搔痒症状。这类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不能长期暴露在太阳底下。所以他一定做好防晒工作,穿长袖衣服,带宽沿的帽子,打遮阳伞。合理使用防晒霜,防晒霜有两个指数叫SPF和PA。SPF它主要是针对窄波紫外线的一个防护,那么PA是对长波紫外线一个防护,所以一定要合理的选择自己的防晒霜。涂抹时间是3个小时一次。

  第四季节性面部皮炎。也叫颜面部再发性皮炎,再发性就是重复发生的,这种情况一般在春天比较常见,而且多见于女性,好发是面部和颈部,而且是在春季容易,每到春季都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往往是对花粉过敏。医生建议患者来皮肤科做过敏源筛查,只有筛查到过敏源,就会避免或减轻不舒服的症状。

  第五化妆品皮炎,顾名思义就是对化妆品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使用化妆品的面部,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由季节变化和更换化妆品等因素诱发,一旦使用化妆品时出现面部的红斑、搔痒,就立即要停止这种护肤品。建议患者来皮肤科做贴斑试验(将过敏源贴在后背48小时,取下后再过24小时看过敏源)。

  婴儿皮肤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

  婴儿湿疹

  婴幼儿皮肤非常薄嫩,婴幼儿来到世界上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加上家长护理不当,就很容易出现皮炎湿疹,还有尿布皮炎。婴幼儿还有一个特殊的湿疹是特应性皮炎,也叫遗传过敏性湿疹,患此皮炎的婴幼儿家长往往具有过敏性皮炎或者过敏性哮喘,也就是遗传过敏体质。据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现在门诊的特应性皮炎的患儿特别多。

  特应性皮炎患儿的护理非常关键,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不能单纯靠药物,还要日常生活注意:

  第一穿衣服一定要穿百分之百纯棉的衣服,宽松一些,舒适一些,软一些,不要两口袖口特别紧,摩擦部位往往是湿疹皮炎好发的部位。尽量不穿化纤制品,羽毛制品的服装。

  第二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合理湿度,一般建议是50%左右,家里面不能抽烟,二手烟对孩子的皮肤也不好。尽量不要铺地毯,因为地毯很容易灰尘,蕴藏了大量寄生虫或者灰尘、螨虫,很容易加重湿疹,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病情。还有尽量不要饲养宠物,因为宠物身上的分泌物会刺激到皮肤,滋养细菌、真菌也容易导致婴幼儿的一个皮肤的感染,加重病情。

  第三重视患儿的皮肤护理,正确的、足量的、坚持的使用适合婴幼儿的一些医学护肤品,要润肤、滋润。因为湿疹患儿,或者特应性皮炎的患儿,他们往往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使用护肤品是目的是保湿,并修复孩子的屏障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湿疹皮炎的患病率和复发机会。还要减少激素药膏的使用量,不要频繁的给孩子洗澡。

  痤疮不是“青春”痘治疗防范相结合

  青春痘

  痤疮也叫做青春痘,它主要患发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但现在门诊也发现,很多成人甚至30多岁的人也会有痤疮(成人痤疮)。痤疮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发病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值及继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痘痘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有人的皮肤是油性的,有人的皮肤是干性的、混合型的,因此很多人都会出现痘痘。

  痤疮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做治疗,不去治疗会容易形成痘痕和痘印。一定要及时重视,大多数痤疮经过及时的治疗是能够得到缓解的。除了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生活上也要注意:

  第一清洁面部。提倡用温水、使用比较温和的洁面乳来进行洁面。不要过于频繁的洗脸,这样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越洗越“油”或越洗越干,建议每天洗脸是2-3次就够了。

  第二忌用手挤痘痘。很多痘坑,痘印都是因为自己去挤形成的。不要用手反复摸自己的脸,不要让自己油腻性的头发粘到脸上,不要使用油性大的洗发水。这样会导致毛孔堵塞。

  第三尽量不要吃辛辣的,刺激的食物。尽管目前在研究表明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过多食用巧克力、糖类或者是油脂类能够诱发或者加重痤疮,但是还是提倡尽量不要多吃这些食物。

  第四保证合理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痤疮的发病率会逐渐的降低,科学研究表明,到了44岁以后,痤疮的发病率已经非常低了。而且女性就是随着更年期的到来,痘痘也基本上就没有了。

  低头族当心皮肤变差

  我们很多人现在都是拿着手机的低头族,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睡觉,在关灯的情况下也在看手机,手机屏幕会刺激人的眼睛,导致人视疲劳,而且会影响眼周的肌肉,会出现一些眼角的皱纹,还有眼袋,而且睡眠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皮肤质量。因为手机、电脑,不发射紫外线,但会发射长波热辐射影响皮肤。

  以上都是关于皮肤病的护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得了皮肤病千万不要急躁,要知道情绪的不稳定对皮肤病的恢复有一定阻碍,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总是好的。

  皮肤病患者的“忌口”注意事项

  “忌口”是很多皮肤病患者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和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有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加重病情。

  不少皮肤病患者会主动咨询医生需要“忌食”哪些食物。这往往让患者们摸不清头脑。

  有的患者因“忌口”过度造成了营养不良,这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治疗和康复,有的则“忌”了不该“忌”的,吃了不该吃的。什么是“发物”?

  一、什么是“发物”和“忌口”?

  “发物”一词在民间流传很广,是个历史性的话题。所谓“发物”,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但顾名思义,“发物”是可以引发疾病或导致宿疾发作或加重的食物。如油菜,魏晋时的《名医别录》记载:“春月食之能发膝痼疾”。虾,明代《食鉴本草》认为:“动风热,有病人勿食。”而“忌口”就是指忌食“发物”。

  二、“发物”是否人人都要“忌”?

  据古书记载属于“发物”的食物种类至少在100种以上,很多是人们每天必须的营养品,涉及众多食物,如蔬菜、野菜、肉类、蛋类、奶类、鱼虾蟹类、菌类、水果、坚果、酒类、调味品等,如果据书和传说统统忌食,势必导致机体摄入营养的匮乏,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健康。

  通过查阅记载“发物”的文献,众多“发物”的发现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如同中医穴位的发现一样,逐渐发现、积累总结的。但是,这种发现多数是偶然的,并没有经过认真地统计、研究,进而确认其导致发病或加重疾病的概率,以及对某些人群有作用,对哪些人群没有作用。

  随着历史的推进,生活的改善,人们对食物的认知不断提高、改变,很多古书记载的“发物”人们并没有“忌”,却没有发生疾病或加重宿疾,因此,不少被列为“发物”的食物人们已经淡忘而不“忌”了。鉴于此,现在所谓的“发物”并非针对所有人,正常人或非特殊人群一般不必要忌食。

  三“忌口”的科学与伪科学

  在1000~2000年以前,“发物”就被发现和提出了,由于受科技水平的局限,存在对其认识的不足。尽管后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也很少有人去对“发物”进行专门地研究。因而,“发物”一直是在民间流行和传说,虽然很多人并不完全相信,但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是生病了,能“忌”就“忌”了。

  “发物”的确存在,很多患者在吃了某种食物后病情加重,这是事实。“发物”一说源自中国,过去西医是不认可,或没有发现,近十年,西医也发现某些食物与发病尤其是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经过研究,西医发明了检测食物过敏的试剂,叫着“食物不耐受”,名词不同,却依然属于“发物”的范畴。这表明一向讲究科学的西医,也不能回避食物与疾病的关系了。

  四、“发物”的分类

  有的学者认为,“发物”主要是指容易导致过敏性疾病的食物,如高蛋白的食物,牛奶、鸡蛋、鱼虾等,这又把“发物”的范畴缩小了。

  中医把“发物”通常分为六类:

  1.动火发物:

  烟、酒、葱、蒜、韭菜、狗肉、羊肉、油炸食品、卤制品等,这些食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发热口渴,大便秘结之人不宜食用。

  2.动风发物:

  虾、蟹、鹅、鸡蛋、椿芽等,患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食用。

  3.助湿发物:

  如饴糖、糯米、猪肉、面食等,具有肥甘粘腻之性,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应忌食。

  4.积冷发物:

  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多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脾胃虚弱者要慎食,过食会导致胃寒冷痛,肠鸣腹泻。

  5.动血发物:

  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热入血,动血伤络,迫血外溢之性,凡是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应当忌食。

  6.滞气发物:

  大豆、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具有滞涩阻气,难以运化之性,腹胀、积食者应忌食。

  发物确有发病的情况,但发物不一定发病,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比如生性发物,如牛、羊肉,配上萝卜利湿化痰,就可以不至于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如能配上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约其热性,那么有热疾病的人也可食用。

  五、皮肤病患者如何“忌口”,怎样科学“忌口”?

  很多皮肤病患者在找中医治疗时,会问及“忌口”的问题,有些中医会随口告诫:鸡、鸭、鹅、鱼、虾、蟹、牛羊肉、鸡蛋、奶、南瓜、韭菜、辣椒等等均不能吃,若是遇到回族患者,那就更加不知道该吃什么了。有的患者就什么都忌,以致于整体营养不良。因此,科学“忌口”这个问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了。

  首先,“忌口”的目的是尽量减少食物引发或加重疾病的几率,除了从西医的发病原因筛除“发物”意外,还应该从中医证候的角度谈忌口,确定可能的“发物”。下面就常见的几类皮肤病谈谈如何科学忌口。

  5.1过敏性皮肤病

  此类皮肤病包括:急慢性荨麻疹、湿疹、各种皮炎等。这些疾病都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异体蛋白往往是导致过敏的原因,所以,建议不吃或少吃鱼虾蟹、海鲜等。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确定需要忌食的食物,如果属于热性证候,辛辣之类的酒、辣椒、油炸食品、牛羊肉、海鲜等建议不吃;如果属于体内蕴湿者,肥腻、红薯、芋头之类最好忌食。

  5.2色素性皮肤病

  此类皮肤病包括:白癜风、黄褐斑、雀斑、黑变病等。

  还有,民间传言,患者斑、雀斑等色素增加的疾病不能吃酱油、醋等,也是没有依据的传说。酱油主要成分是大豆,含有多种氨基酸,在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能会有淡化色斑的效果。

  食醋主要含醋酸,也可以淡化色斑,所以黄褐斑之类的疾病不用担心酱油、醋加重疾病,尤其是醋还可以淡化色斑。不过,黄褐斑患者应当忌食无花果等具有光敏性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色斑。

  临床发现舌质淡,气血不足的黄褐斑患者可以适量饮用红酒,现代医学认为红酒可以增加抗氧化作用,改善肤色,传统医学认为红酒可以调整气血。

  5.3红斑鳞屑类皮肤病

  此类疾病包括: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等。按照中医理论,此类疾病多属于体内又热导致的,建议忌食辣椒、白酒、牛羊肉、海鲜等。

  考虑到银屑病的中医证候比较复杂,忌口又因人而异,若中医辨证属于虚寒者,可以适当吃一些牛羊肉,以缓解体内的寒湿,适当补补阳气。具体到每位患者,还请听从医生的建议,辩证忌口。

  5.4脱发类疾病

  此类疾病包括:斑秃、脂溢性脱发等。通常,发病早期多属于实证、热证,应当忌食辛辣食物,到了后期,若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或肝肾不足,则建议适当多吃核桃、大枣、羊肉等。

  舌质暗淡有瘀斑的患者有的还需要适当饮酒,最好是黄酒,因其具有温经活血,启窍生发的功效,适量的黄酒配合中医中医可以促进毛发的生长。

  5.5毛囊炎类疾病

  此类疾病包括:痤疮、单纯性毛囊炎、脓疱疮、疖肿等。此类疾病多属于实证、热证,应当忌食鹅肉、白酒、辣椒、牛羊肉、大蒜等。

  《本草纲目》记载:“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最忌吃鹅肉。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总之,如何“忌口”?一定要根据你的中医辨证,而不能道听途说。虽然“发物”和“忌口”并不是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对于疾病治疗顺利和疗程,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科学对待,科学“忌口”,可以为治疗的顺利加力。

  六、食疗与“忌口”的关系

  “发物”属于食物的一部分,正确的饮食指导,则又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饮食宜忌的论述,《灵枢·五味》:“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色黄,宜食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黄帝内经》中“高梁之变,足生大疔”,讲的就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其意为过食肥甘厚味,容易产生严重的疮疡等等。

  食疗与“忌口”都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就是根据中医证候(比如属寒、属热等)选择相应的“忌食”与“食疗”的食物,也就是应该“辨证忌口”。过去那种盲目忌食的观点和习惯都是值得商榷的。饮食宜忌与疾病治疗息息相关,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