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气管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

气管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

2017-05-30 来源:皮肤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患者活检部位的皮损复发,手指也出现了相似形态的新发损害,放疗均有效果。该患者继续接受免疫治疗,所有部位的病变均保持稳定8个月,此后出现恶化。

  近期,美国CasslerNM博士在JAAD杂志上报告了1例接受试验性免疫治疗的气管鳞癌患者发生皮肤转移的病例。

  病例介绍

  患者男,34岁,有气管鳞癌骨转移病史,他入选了一项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的临床试验,接受一种检查点抑制剂(抗PD-L1免疫疗法)治疗。

  6个月前,患者右鼻唇沟新出现了一处不断增大的皮损,查体见3mm大粉红色圆顶丘疹伴毛细血管扩张,实施了刮取活检。

  组织病理学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岛屿状上皮样细胞增殖。这些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核深染、大量异型有丝分裂、细胞核拥挤,正常皮肤结构被取代。还显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和血管扩张,提示有新生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染色示细胞角蛋白5/6和7阳性,细胞角蛋白20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阴性。这些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转移性鳞癌。

  患者活检部位的皮损复发,手指也出现了相似形态的新发损害,放疗均有效果。该患者继续接受免疫治疗,所有部位的病变均保持稳定8个月,此后出现恶化。

  病例学习

  气管鳞癌相对罕见,晚期气管鳞癌常转移至内脏,此前尚未见该肿瘤转移至皮肤的报告。抗PD-L1抗体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乏、虚弱、恶心、腹泻和皮疹,与免疫疗法有关的特殊皮肤副作用包括皮疹、瘙痒、色素沉着和Sweet综合征。

  本例患者在接受试验性抗PD-L1治疗期间,内脏部位病变保持稳定8个月,但真皮内出现了多发性病灶。推测可能为患者的肿瘤生物动力学本身所致,或由于持续性暴露于外部环境,这些部位的免疫系统对恶性细胞的识别降低所致。

  已发现在免疫源性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黑素瘤和肾细胞癌中,免疫系统抑制性膜(检查点)配体增加。该患者正在参加一项抗PD-L1的I期研究的剂量递增部分,推测并非所有的检查点抑制性配体均被抑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