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原发性皮肤毛孢子菌病

原发性皮肤毛孢子菌病

2017-05-28 来源:皮肤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常见的毛孢子菌病为须部毛孢子菌病,主要为毛干的浅表感染。侵袭性毛孢子菌病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并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最少见的表现是毛孢子菌属所致原发性皮肤感染。

  近日印度Ramam博士等人在JAMADermatology刊登了一例特殊真菌感染病例,该患者曾经历多次误诊误治,最终由Ramam等治愈。

  病史介绍

  患者为20多岁的女性,2岁时即发现面颈部大片红色硬性斑块。近4年斑块逐渐增大,并出现于背部、右手背、耻骨上部及右大腿。病程中,面部及手部在斑块基础上形成瘢痕,手部挛缩屈曲、活动受限,余无特殊不适。

  皮损处无外伤史。患者曾接受多种治疗,包括抗麻风治疗(1.5年)、抗结核治疗(2月)、两性霉素B抗利什曼病治疗(3月)及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3月),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

  辅助检查

  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及胸片未见异常,48小时的结核菌素试验见1mm×2mm硬结。皮肤组织直接氢氧化钾溶解显微镜检见多量芽殖酵母细胞及关节孢子。

  皮肤活检示肉芽肿性浸润,浸润细胞由由巨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组成,并混有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有一些透明菌丝呈锐角分支,伴多量孢子及芽殖酵母。这些结构的六胺银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图2B)。

  皮肤活检标本在2种不同条件下培养,经标准真菌实验室程序鉴定均为毛孢子菌属,这包括吐温80-玉米琼脂鉴定形态学特征、氯化三硝基四氮唑基还原色试验、尿素水解及糖同化试验。经聚合酶链反应及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菌种为(嗜)真菌毒素毛孢子菌(Trichosporonmycotoxinivorans)。

  诊断

  因患者无其他器官系统受累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故诊断「原发性皮肤毛孢子菌病」。

  处理

  予伊曲康唑(200mgbid)口服,面部及手部有一定恢复。5月后患者左肘部渐起一皮色质软肿胀,约12cm×8cm大。X线未见骨质侵犯,肿胀处细针穿刺活检示分隔菌丝及孢子,提示为毛孢子菌性脓肿。

  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伏立康唑敏感,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抵抗。氟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最低抑菌浓度大于64μg/ml;伊曲康唑、两性霉素及米卡芬净最低抑菌浓度均大于32μg/ml。随即停用伊曲康唑,予伏立康唑(200mgbid)治疗。

  6月后患者皮损几乎完全消退,仅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月后停用伏立康唑,停药后3月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最常见的毛孢子菌病为须部毛孢子菌病,主要为毛干的浅表感染。侵袭性毛孢子菌病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并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最少见的表现是毛孢子菌属所致原发性皮肤感染。

  (嗜)真菌毒素毛孢子菌能使真菌毒素(如赭曲毒素A、玉米烯酮)解毒,故常用于各种纺织、农业、化妆品及制药业。近年来,此菌从囊性纤维化病例分离出来,被认为是导致肺炎的呼吸道病原体。但据作者所知,皮肤受累未曾被报道。

  唑类药物已被证明是对其他毛孢子菌属感染最有效的,此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皮损得到明显改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