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腋窝非对称性褐色丘疹和斑块

腋窝非对称性褐色丘疹和斑块

2017-05-26 来源:皮肤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患者多见于女性,同局部使用除臭剂和止汗剂有关,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丝聚前体蛋白向丝聚蛋白转化出现缺陷。皮损主要为褐色的丘疹,可融合成斑块,可有浸渍和糜烂,常伴有瘙痒,可一侧或双侧发生。

  近期,学者King等在JAmAcadDermatol报告了一例非对称性腋窝褐色丘疹和斑块皮疹的病例,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患者为47岁老年白人女性,以左侧腋窝发生无瘙痒性、褐色、簇集性丘疹和斑块1年就诊。患者诉局部使用除臭剂似乎可诱发皮疹。对皮损进行削切活检术,并苏木精—伊红染色。

  图1.左侧腋窝褐色簇集性丘疹和斑块

  图2.角质层增厚,呈致密的嗜酸性染色,整个角质层均有角化不全,可见到残存的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Haileye-Hailey病

  B.黑棘皮病

  C.颗粒状角化不全症

  D.恶性黑色素瘤

  E.脂溢性角化

  2.可能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

  A.致敏后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释放

  B.由于基因突变,胞内钙传导信号系统出现失调

  C.基地膜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转化

  D.丝聚前体蛋白向丝聚蛋白转化出现缺陷

  E.自体出现桥粒芯蛋白抗体

  3.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法?

  A.切除

  B.外用丙酸氯倍他索喷剂

  C.外用4%氢醌乳膏

  D.口服二甲双胍

  E.外用钙泊三醇

  答案:1.C,2.D,3.B。

  病例学习

  颗粒状角化不全症又称腋窝颗粒状角化不全症,因为其皮损几乎均发生在腋窝,罕见其他腹股沟、乳房下、腹部等皱褶部位。

  患者多见于女性,同局部使用除臭剂和止汗剂有关,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丝聚前体蛋白向丝聚蛋白转化出现缺陷。皮损主要为褐色的丘疹,可融合成斑块,可有浸渍和糜烂,常伴有瘙痒,可一侧或双侧发生。

  需颗粒状角化不全症要同好发于间擦部位的皮肤病如Hailey-Hailey病、黑棘皮病、毛囊角化病、增殖性天疱疮等相鉴别。

  其病理特点为角质层增厚,呈致密的嗜酸性染色,整个角质层均有角化不全,可见到残存的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根据该特点可确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