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6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05-25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60例PLEVA患者中,2~18岁32例(53.3%),19~49岁28例(46.7%)。皮损分布情况:弥漫型50例(83.3%),中心型2例(3.3%),外周型8例(13.4%)。

  目的探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60例PLEV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结果60例PLEVA患者中,2~18岁32例(53.3%),19~49岁28例(46.7%)。皮损分布情况:弥漫型50例(83.3%),中心型2例(3.3%),外周型8例(13.4%)。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9例(31.6%)。组织病理学检查:60例均具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内血管周围炎改变。角质层内中性粒细胞脓肿26例(43.3%),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1例(68.3%),发生广泛液化变性30例(50.0%),有淋巴细胞移入表皮43例(71.6%),有Pautrier微脓肿形成者2例,有程度不等的真皮浅层红细胞外溢者46例(76.7%),真皮内有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者3例,演变为蕈样肉芽肿1例。20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其中3例示T细胞单克隆性增生。

  结论PLEVA临床表现有特征性,临床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讨论本研究表明,4~5岁和12~13岁是PLEVA发病的高峰阶段,只有1例在2岁发病。临床上弥漫型者易于诊断,而掌跖受累者少见,易误诊为二期梅毒疹。儿童一般皮损较为泛发,呈弥漫性分布;而成人皮损相对较少,有时仅累及四肢,临床易于误诊。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是正确诊断PLEVA的必备前提。由于临床取材的偏差、单个皮损的演变和皮损的多样性,其组织学表现差异很大,在缺乏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假如病变轻微,极易造成诊断不足及误诊。基底细胞的液化变性(从灶状至广泛不等)和真皮内血管周围炎是诊断PLEVA的必要条件。角质层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在PLEV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界面皮炎伴红细胞移入表皮提示苔藓样糠疹的诊断,界面皮炎伴角质层内中性粒细胞脓肿可提示PLEVA的诊断。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