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早期斑秃皮损处炎症细胞因子及凋亡因子的异常表达

早期斑秃皮损处炎症细胞因子及凋亡因子的异常表达

2017-05-25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斑秃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在一定遗传因素下,各种原因如皮肤屏障缺陷或神经因素所致的浅层炎症触发Th1类因子升高和(或)Th2类因子降低,浅层毛囊属于永久毛囊,含有干细胞以及可能对毛囊周期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引起局部区域内毛囊发生退行性变。

  目的探讨早期斑秃皮损浅层、深层及斑秃生长期毛囊凋亡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

  方法收集25例早期斑秃皮损及15例正常头皮病理取材组织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凋亡基因p53、caspase3、Fas和生存素、bcl-2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γ(IFN-γ)、IL-12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皮损中生长期毛囊P53的蛋白质表达。

  结果斑秃生长期毛囊促凋亡因子caspase3、P53、Fas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变化倍数分别为6.78、8.0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凋亡因子bcl-2、生存素mRNA较正常降低,变化倍数分别为0.08、0.03(均P<0.01),炎症细胞因子无改变。斑秃浅层Th1因子IFN-γ、IL-12mRNA较正常水平升高,变化倍数分别为2.75、85.67(P值分别<0.05、0.01)。Th2因子IL-10表达水平降低,变化倍数为0.002(P<0.01)。而且,斑秃皮损浅层IL-10及IL-12mRNA改变幅度高于深层(P值分别<0.01、0.05)。免疫组化显示斑秃皮损生长期毛囊每100个细胞中p53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升高(t=23.79,P<0.01)。

  结论斑秃生长期毛囊凋亡因子升高,抑制凋亡因子表达下降提示凋亡因子在斑秃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讨论推测斑秃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在一定遗传因素下,各种原因如皮肤屏障缺陷或神经因素所致的浅层炎症触发Th1类因子升高和(或)Th2类因子降低,浅层毛囊属于永久毛囊,含有干细胞以及可能对毛囊周期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引起局部区域内毛囊发生退行性变。浅层的细胞因子通过弥散作用逐渐致深层Th1类因子升高、Th2类因子降低,从而诱导深层附近毛囊MHC-Ⅰ、MHC-Ⅱ类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升高,导致毛囊免疫赦免丧失,局部自身抗原暴露,被抗原提呈细胞提呈,加之细胞凋亡后释放的细胞产物,引起毛囊周围继发性CD4+及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活化,后者进一步分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产物,引起免疫反应级联扩大,导致斑秃皮损进一步扩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