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疑似鱼鳞病患儿进行分子诊断的方法学研究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疑似鱼鳞病患儿进行分子诊断的方法学研究

2017-05-25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研究针对1例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其病症的疑似鱼鳞病患儿,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目标基因筛选、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是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对常见和罕见变异有高灵敏度。余蕾等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1例疑似鱼鳞病患儿进行了分子诊断,并探讨其作为临床难诊断疾病的辅助诊疗手段的可能性。

  患儿男,出生于2013年8月1日(剖宫产出生,其母产前5d入院检查持续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较低,输血浆不能纠正),体重2.4kg,发育基本正常,全身皮肤硬,无弹性,火红焦化状脱皮;头发呈卷曲碾碎感。显微镜下见头发呈竹节状,临床诊断为火棉胶婴儿。除此症状之外,无其他异常,从外观上看怀疑为鱼鳞病。染色体和染色体微缺失检查正常。父母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未见类似患儿。

  对不明病因患儿的外显子组测序的流程包括样品收集及DNA提取,文库制备和目标基因筛选,测序及数据分析3个模块。对该患儿的外显子组测序共发现了172639个SNP位点,20434个插入/缺失位点,其中新的SNP位点为18825个,新的Indels为6890个。通过对这些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以及可能导致疾病的推测,共发现19个可能的致病突变,其中位于第5条染色体上的SPINK5基因的第5外显子保守区序列位点发生了非同义突变c.318G>A,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Asp-Asn,从而可能引起内瑟顿综合征的发生。

  内瑟顿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鱼鳞病样红皮病、发干异常和特应性素质,出生时即出现红斑,这些症状与本研究的患儿临床症状类似。将临床症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初步确定该患儿为携带SPINK5基因杂合突变G318A的内瑟顿综合征患者。经过PCR扩增,得到了380bp的目的片段,对目的片段进行回收、纯化、一代测序,结果显示,该患儿的SPINK5基因确实存在G318A的杂合突变。

  本研究针对1例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其病症的疑似鱼鳞病患儿,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的血液样本进行目标基因筛选、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难点在于探针的设计,要求探针设计在维持专一性的同时,能有效捕获携带突变的片段。本文采用的是很多探针位置交错,大量起始点不同的探针去杂交捕获,可以高效地捕获发生变异的目标基因片段,定制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探针的密度和数量,并对杂交条件进行优化,最大可能发现更多的基因变异信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