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皮肤螺旋腺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螺旋腺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7-05-24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SA是一种缺乏临床特异性但组织学特征鲜明的肿瘤,大多数SA呈良性临床经过,对于病程较长且体积较大的SA要注意恶变的可能性。

  皮肤螺旋腺瘤(SA)是一种少见的“小蓝细胞”肿瘤,形态学上与其他多种以基底细胞或肌上皮增生为突出表现的皮肤和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尤其当其位于头面部等处时,可能发生混淆。SA虽不常见,但其多发性病变是Brooke-Spiegler综合征等的表现之一,是确认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重要线索。螺旋腺癌罕见,国内外仅有零星报道,对其认识非常有限。李丽娟等对SA和螺旋腺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加强对这类肿瘤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目的对SA及其恶性转化病例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免疫组化及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果25例SA的诊断年龄平均为40岁,24例(96%)为后天性、单发性病变,以四肢最为常见。23例为良性SA,组织学形态多样,其中15例(65%)为单纯性SA,8例(35%)为螺旋圆柱腺瘤;可见多少不一的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有上皮和肌上皮分化。2例SA分别恶变为低级别基底细胞腺癌和高级别腺癌,恶变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肿瘤大小0.2~3cm,23例良性病变中,20例(87%)的直径<2cm,3例≥2cm;2例恶性病变直径均超过2cm。

  结论SA是一种缺乏临床特异性但组织学特征鲜明的肿瘤,大多数SA呈良性临床经过,对于病程较长且体积较大的SA要注意恶变的可能性。

  讨论

  与其他良性汗腺肿瘤相比,SA常常部位较深,有时甚至完全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因此,临床上表面皮肤常无明显改变,容易被误认为“粉瘤”或间叶性肿瘤。仅仅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SA几乎是不可能的。组织学上,典型病变表现为深浅两种细胞形成的上皮灶内有明显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但是约30%SA伴有圆柱瘤分化,需与皮肤原发或继发腺样囊性癌鉴别诊断。此外,当SA的淋巴细胞含量较少时,与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有相似之处,因此发生在耳周的SA需要与涎腺基底细胞腺瘤鉴别,需要仔细观察以确定肿瘤的确切发生部位。当SA病变内浸润的淋巴细胞非常密集时,需要与皮肤腺淋巴瘤鉴别。尽管多数SA不易找到核分裂象,但是部分增生活跃的肿瘤可见分裂象,甚至可以超过2个/10HPF,此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低级别恶性转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