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健康儿童发育过程中头发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健康儿童发育过程中头发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2017-05-24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毛发直径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增大,毛小皮厚度存在上升趋势,而鳞片数目则具有下降的趋势。

  毛发的密度、结构、生长与性别、种族以及营养状况等众多因素有关。使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头发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明确健康儿童不同发育阶段头发的各项基本特征参数,有助于建立儿童头发健康状况评估的标准,为研究毛发生长基本规律、毛发疾病,开发医疗和美容应用奠定基础。

  目的

  对不同年龄儿童头发表面和横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检测分析,从超微结构方面了解出生后小儿头发的发育成熟过程和状况。

  方法

  健康儿童按年龄分为婴儿期组(<1岁)、幼儿期组(1~2岁)和学龄前期组(3~5岁),每组各30例。在顶部、颞部和枕部三个解剖部位收集样本后,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以获得毛发表面以及横截面形态学数据,包括头发横截面短径与长径、毛发指数(头发横截面短径与长径的比值)、毛小皮厚度(于毛发横截面测得,每根毛发大约包绕5~10层毛小皮)和数目(毛干表面每单位长度100μm内包含的毛小皮游离缘数目)以及毛小皮形态(扁平波形和不规则形)。以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在相同解剖部位,3个年龄组儿童毛发短径及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顶部:F=39.67、28.32,均P<0.01;颞部:F=13.12、11.91,均P<0.01;枕部:F=18.41、16.43,均P<0.01),数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而毛发指数没有改变。顶部头发毛小皮厚度在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P<0.01),顶、颞、枕3个部位头发的毛小皮数目在3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3.36、3.48,均P<0.05)。多重比较(LSD方法)分析表明,在婴儿期组与幼儿期组、婴儿期组与学龄前期组间,儿童毛发的短径及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学龄前期组儿童顶部毛小皮厚度(0.59&plusmn;0.09μm)较婴儿期组(0.49±0.08μm)增加(P=0.003),顶、颞、枕3个部位毛发的毛小皮数目在学龄前期组均较婴儿期组减少(均P<0.05)。在相同部位男女性别之间所测毛发短径及长径、毛发指数、毛小皮厚度和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鳞片形态在3个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毛发直径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增大,毛小皮厚度存在上升趋势,而鳞片数目则具有下降的趋势。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毛发的短径、长径逐渐增大,而毛发指数没有改变,表明毛发逐渐增粗,而毛发的横截面形态并没有变化。毛小皮厚度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在本实验中仅在顶部婴儿期组和学龄前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这与幼儿期头发开始有了不同的生长特征有关。3个年龄组毛小皮数目比较,婴儿期组最高,其次为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最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既往文献相比,小儿的毛小皮数目较成人为高。此外,我们的结果显示,在同一个体的不同解剖部位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毛小皮形态均存在微小的变异,尽管随着年龄增长,扁平波形有增多的趋势,但是这一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