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梅毒螺旋体粘附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梅毒螺旋体粘附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7-05-18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梅毒螺旋体可以粘附于体外培养的HBMEC,部分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末端与HBMEC膜溶解粘附于细胞表面。

  目的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作为一种经血源播散的疾病,血液循环中的梅毒螺旋体粘附并穿越血脑屏障是神经梅毒发病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旨在观察梅毒螺旋体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粘附,为进一步探索神经梅毒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将HBMEC接种于24孔板玻片中,加入1.6×107条/ml的梅毒螺旋体悬液混合培养,分别于培养0.5、2、4h,运用扫描电镜检查梅毒螺旋体与HBMEC的粘附方式;加不同密度(4×106条/ml、8×106条/ml、1.6×107/条ml)梅毒螺旋体悬液混合培养,于不同的时间点(2、4、6、16h)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计数单个HBMEC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量。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梅毒螺旋体与HBMEC粘附时表现为集中粘附于HBMEC膜表面的某一区域,且在粘附的部位两者发生部分融合。加入不同浓度的梅毒螺旋体悬液与HBMEC混合培养后,不同时间点细胞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72,P<0.001),单个细胞上的梅毒螺旋体数量随着混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6h时达到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在16h时为最低。在各观察时间点,不同密度组细胞上粘附的梅毒螺旋体数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593.23,P<0.001),时间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F=98.74,P<0.001)。

  结论

  梅毒螺旋体可以粘附于体外培养的HBMEC,部分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末端与HBMEC膜溶解粘附于细胞表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